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课时

来源:好土汽车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学习文言文词汇; 2、了解孟子及其主张;

3、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如找论点,论据; 4、理解作为领导者所必备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文中相关的词语,解释翻译; 2、理解掌握文中的含义; 3、背诵课文。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是谁?(孔子)今天,我们又来了解继孔子之后的另一位伟大的儒家――孟子。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齐读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生字词语

米粟(SU),亲戚畔之(pan) (3)作者介绍:

孟子――(前372-289)名轲,战国中期思想家、教育家,是

1 / 3

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主张“仁政”“王道”希望统治者“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

2、听课文朗读

值得注意的是:音准,有感情,快慢停顿适度。 3、学生朗读 (二)课文探究

1、这是一篇议论文,刚才同学们朗读了课文,不知你们是否知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2、文章作者在论述论点的时候,是借什么来讲述。 明确:作战。

3、那么,作战又需要什么条件? 明确:天时、地利、人和。 图片展示:

(1)《三国》时的草船借箭――天时; (2)钓鱼城的险要——地利; (3)抢渡铁索桥――人和。

4、这三个条件哪个最重要:人和――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5、什么叫“人和”:就是施行“仁政”,“多助”“天下顺之”。 6、文章在论述“人和”的重要性时,先用了四个并列的否定句,是哪四个否定句?请大家找一找。

2 / 3

明确:城非不高也……不多也。

7、这四个否定句充分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

8、紧接着为了阐明“得道者多助”,作者也先用了三个否定句,找出来。

9、然后顺理成章地得结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作业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