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16课《陋室铭》 二、第16课《爱莲说》 三、第24课《河中石兽》
(一)第16课《陋室铭》习题
班级: 姓名: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 。铭, 。 2、【名】 。 3、【灵】 。
8、【调素琴】 。调, 。素琴, 。 9、【金经】 。
10、【无丝竹之乱耳】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丝, 。竹, 。 。斯, 。馨, 11 、 【无案牍之劳形】 。 。
案牍, 。形, 。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2 、 【南阳诸葛庐】 。 。 6、【鸿儒】 。鸿, 。 7、【白丁】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翻译: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3、【西蜀子云亭】 。 14、【何陋之有】 ? 翻译: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
D.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饮之而愈
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2)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陋室铭】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名】出名,有名。 3、【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6、【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7、【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8、【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10、【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1、【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12、【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13、【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14、【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6、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记与欧公言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
草注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曰:“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颍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A.初似儿戏,然或有验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B.殆未易致诘也 思而不学则殆 ..
C.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解析】A有时;有时。B大概;迷惑。C旧的;所以。D丑陋;憎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医以意用药多此比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坐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 ..
D.医问其得疾之由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解析】A的;主谓之间。B凭借;凭借。C在;比。D代词;反问语气。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饮之而愈
A.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中峨冠而多善者为东坡(《核舟记》) D.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解析】例句表顺承。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
4、下列语句,句式与“为拖工手汗所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B.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C.送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D.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解析】例句是被动句。A判断句。B省略句。C倒装句。D被动句。 5、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东坡,即苏轼。他们都是北宋文学家。 B.医生为了治好患者的病,用到了舵公的牙、手和所出的汗。
C.作者说用相关著名人物使用过的物品可以分别“治昏惰、疗贪、已佞、治怯、疗恶疾”等,是仿照欧阳文忠公讲的故事类比推理得出的。
D.作者乘船进入颍州地界,便想起20年前与欧阳文忠公的一番笑谈,且把它记了下来,说明当时这番谈话妙趣横生,所以作者才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言犹在耳。
【解析】B医取多年舵牙为舵公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患疾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
翻译:有一个患病的人,医生问他患病的原因,他说 :‘乘船时遇到风浪,偶然而患上此病。
(2)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情耶?”
翻译:我于是对欧阳修说:“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
(二)第16课《爱莲说》检测题 姓名: 班级: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 。 2、【独】 。 3、【李唐】 。
4、【淤泥】 。 5、【染】 。
6、【濯清涟而不妖】 。濯, 。涟, 。妖, 。 7、【不蔓不枝】 。蔓、枝, 。 8、【香远益清】 。益,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翻译: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
9、【亭亭净植】 。亭亭, 。植, 。 10、【亵玩】 。亵, 。 11、【焉】 。
12、【隐逸】 。 13、【噫】 。 14、【鲜】 。
15、【同予者何人】 ?
16、【宜乎众矣】 。宜, 。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④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⑥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
初大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⑥说:同“悦”,喜欢。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耳加聪 加:更加 .C.譬之良医善药也 譬:犹如,好像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车 .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A.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灌清涟而不妖(《鱼我所欲也》) C.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D.暮而归(《醉翁亭记》)
3、下列语句,句式与“君将何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C.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商汤见伊尹》)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4、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2)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参考答案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蕃】多。 2、【独】只。 3、【李唐】指唐朝。
4、【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染】沾染(污秽)。
6、【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过分艳丽。
7、【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8、【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益,更加。
9、【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10、【亵玩】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焉】语气词。
12、【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13、【噫】叹词,表示感慨。 14、【鲜】少。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5、【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宜乎众矣】人应当很多了。宜,应当。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翻译: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只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①将往见伊尹②,令彭氏之子御③。彭氏
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
天下之贱人④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⑤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⑥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汤:商朝建国国君。②伊尹:商初大
臣,曾为奴隶。③御:驾车。④贱人:出身低微的人。⑤赐:恩惠、恩德。⑥说:同“悦”,喜欢。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令彭氏之子御 御:驾车 .B.耳加聪 加:更加 .C.譬之良医善药也 譬:犹如,好像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车 .【解析】D撤下。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A.肃逐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灌清涟而不妖(《鱼我所欲也》) C.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D.暮而归(《醉翁亭记》)
【解析】例句表修饰。A表顺承。B表转折。C表并列。D表修饰。 3、下列语句,句式与“君将何之”相同的一项是( D ) A.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C.伊尹,天下之贱人也(《商汤见伊尹》)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解析】例句是倒装句。A被动句。B判断句。C判断句。D倒装句。 4、下面对短文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商汤认为伊尹对于国家,就好像良医好药一样,能辅助自己让国家强盛起来,所
以他是诚心去拜访伊尹的。 B.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伊尹的贤能。
C.从文中看,彭氏之子是怕商汤好,才极力阻止其见伊尹。
D.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是个敬重人才,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智君王。 【解析】C彭氏之子目光短浅。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翻译:如果您想要见他,也不过是下令召他前来询问就是了,(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受到赏赐了!
(2)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翻译: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
(三)第24课《河中石兽》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 2、【山门】 3、【圮】 4、【阅】 5、【求】 6、【竟】 7、【棹数小舟】 【棹】 8、【曳铁钯】 【曳】 9、【设帐】 【物理】 11、【是非木柿】 【是】 【木柿】 12、【湮】 13、【颠】 14、【众服为确论】 15、【河兵】 16、【失石】 17、【反激之力】 10、【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 18、【啮】 【究】
19、【坎穴】 20、【不已】 21、【遂】 22、【溯流】 二、重点句子翻译:
23、【据理臆断】 【臆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 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蚩尤犯吾以五兵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禹治水,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赵王乃叱而赦之。 .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②五兵:五种兵器,泛指队伍。 ③觞:请人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血被面而遁 被:披散,散落 .B.时时相遗 遗:遗忘,忘记 .C.俄而赵王堕马伤胁 俄而:不久 ..D.赵王乃叱而赦之 叱:呵斥,叱责 .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赖伏羲以草头药治
A.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以刀劈狼首 (《狼》) D.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3、下列句子中,与“蚩尤犯吾以五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B.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合全文内容推测可知,题目所说“大言”是“吹牛、说大话”的意思。 B.赵国的方士说,女娲补天时,自己住在平稳的地方,和女娲互不加害,和平相处。 C.姜尚钓鱼时,传说已是八十老翁,而赵国方士却称之为“姜家小儿”,真是大言不惭。
D.赵王需要千年血治病,艾子认为赵国方士不止数千岁,便向赵王建议杀掉此人以治病。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
(2)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参考答案
一、重点注释默写: 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
翻译:经过十多年,僧侣募款重新修整(佛寺的外门)。在河水中寻找两尊石兽,最后没有找着。
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3、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河水冲到下游去呢?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大概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 言
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蚩尤犯吾以五兵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禹治水,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赵王乃叱而赦之。 .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
【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②五兵:五种兵器,泛指队伍。 ③觞:请人喝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流血被面而遁 被:披散,散落 .B.时时相遗 遗:遗忘,忘记 .C.俄而赵王堕马伤胁 俄而:不久 ..D.赵王乃叱而赦之 叱:呵斥,叱责 .【解析】B赠送。
2、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赖伏羲以草头药治
A.扶苏以数谏故 (《陈涉世家》)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以刀劈狼首 (《狼》) D.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解析】例句是用。A因为。B相当于“而”,表修饰。C用。D来。 3、下列句子中,与“蚩尤犯吾以五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B.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解析】例句是倒装句,状语后置。A被动句。B判断句。C反问句。D倒装句,宾语前置。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结合全文内容推测可知,题目所说“大言”是“吹牛、说大话”的意思。 B.赵国的方士说,女娲补天时,自己住在平稳的地方,和女娲互不加害,和平相处。 C.姜尚钓鱼时,传说已是八十老翁,而赵国方士却称之为“姜家小儿”,真是大言不惭。
D.赵王需要千年血治病,艾子认为赵国方士不止数千岁,便向赵王建议杀掉此人以治病。
【解析】B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余手为拭泪。
翻译:舜被父母虐待,对天号叫哭泣,我亲手给他擦眼泪。 (2)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翻译:医生说:“需要千年之血才可以治好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