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盖板涵施工组织设计

来源:好土汽车网
盖板涵施工组织设计

本项目利用涵洞1道,需增设、重建涵洞34道,各涵分布位置及结构见下表。涵洞工程是制约工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公司设三个涵洞施工队,每个施工队设几个施工组在局部便道拉通后就进行涵洞工程的施工,以加快工程进度,其中K48+766处箱涵、K48+828处盖板涵、K49+430处盖板涵、K50+128处箱涵为优先施工涵洞,为后续工程及早提供工作面,其余涵洞施工顺序和路线路基施工进度进行跟进施工。尤其是箱涵(K48+766、K49+355、K50+128)原则上采取半幅施工,以确保便道的畅通。对于涵洞施工的顺序:第一、对高填土的涵洞、箱涵采取优先组织开工并尽快完成,保证路基填土和路基排水;第二、对于低填土的涵洞采取反开挖施工,反开挖的路堤预压时间长,沉降量小,路堤及涵洞基础质量高。涵洞要求在一月春节前夕全部完工,以保证后续工期正常运转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位置桩号 K48+409.5 K48+500.0 K48+610.0 K48+766.0 K48+828.0 K48+960.0 K49+066.0 K49+141.0 K49+185.0 K49+242.0 K49+355.0 K49+430.0 K49+503.0 K49+606.0 K49+770.0 K50+001.0 K50+077.0 K50+128.0 K50+312.0 K50+354.0 K50+430.0 K50+500.0 K50+660.0 K50+840.0 K50+880.0 K51+025.0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箱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箱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箱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孔数-孔径(m) 1-1.0 1-3.5 1-3.5 1-6.0 1-1.5 1-1.5 1-3.0 1-1.5 1-1.5 1-1.5 1-6.0 1-1.5 1-1.5 1-3.0 1-2.0 1-3.5 1-1.0 1-6.0 1-2.0 1-1.0 1-1.0 1-3.0 1-2.0 1-2.0 1-3.5 1-2.0 备注 利用 拆除重建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K51+094.0 K51+160.0 K51+223.0 K51+320.0 K51+361.0 K51+423.0 K51+494.0 K51+667.0 K51+722.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1.5 1-3.5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增设 35

一、盖板涵的施工方法

1、施工准备

进场后要立即组织技术人员与当地政府一起进行水系调查,确定涵洞进出口形式及走向,对构造物的接线工程尽量取得一致意见,优化原设计的结构形式、位置,提出构造物增减方案,以减少以后施工干扰,施工放样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

2、基坑开挖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修整成型。一般土质基坑挖到接近基底标高时,预留30cm一层,在基础施工前,人工突击挖除,并迅速检查几何尺寸,检查基底情况或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根据设计,涵底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经检验不符合设计要求时,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处理,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3、模板工程

为使模板的使用做到经济适用,保证结构物美观,本工程小型构造物全部采用钢模。整个模板用斜撑校正固定。模板接头平顺,几何尺寸准确,足够强度防变形。

4、钢筋工程

运到工地的钢筋,根据型号不同分别堆存,露天放置应垫高并加以遮盖。钢筋加工前,表面应洁净无油渍漆皮鳞锈等,圆盘钢筋应拉直。加工前,钢筋应按要求做好抗拉、抗弯、焊接试验。

钢筋的接头: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电弧焊接,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结合钢筋轴线一致,双面焊接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接缝长度不小于10d,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施工。

4、混凝土工程

材料:水泥、砂石料、水均符合要求。

配合比设计: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施工中集料采用称重法,严格掌握水灰比,保证拌和时间,严禁用加水的办法缩短拌和时间。

砼运输:砼视现场条件确定运输方式,但砼自由落高不得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对于掺加减水剂的砼,运输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

砼浇筑:先检查模板、钢筋是否符合要求,涂脱模剂,清除杂物。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捣固,用φ50棒振捣时,层厚≤30cm,层厚的确定还可根据砼生产能力,每一层砼数量,每一层砼规定完成的时间诸因素确定。振捣时,以出浆不再下沉为度,不得漏振也不得过振,靠模板边捣固时,振动棒离模板≤10cm,振动棒尽量垂直且间距相等。箱涵采用就地浇注工艺,全箱分两层浇注,第一层浇注底板与其上30厘米侧墙,第二层浇注剩余部分,两次浇注的接缝处应保证有良好的衔接面。

5、盖板预制安装

1)、本项目所有涵洞盖板在预制厂统一进行预制,预制时应注意区分其适应的填土高度。预制件必须在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75%方能脱模吊运。盖板堆放时采用两点搁置,吊装时钢丝绳捆绑。预制盖板及涵台上预留栓钉孔,均应位置相应,以利安装。

2)、盖板安装完毕后采用沥青膏充填台背与盖板间的空隙,当强度达设计值的70%后,方能于台背进行填土,要求在不小于两倍孔径范围内,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碎石或砂砾土等,对称分层夯实。

6、沉降缝

混凝土处沉降缝采用沥青浸制木板,在混凝土浇注前安放准确,浆砌片石处沉降缝,基础沉降缝采用沥青浸制木板,墙身处沉降缝内侧塞5cm厚M10水泥砂浆,中间填塞粘土,外塞15cm厚沥青浸制麻筋。沉降缝在砌体砌筑过程中随砌随填塞粘土,砌筑完成后清除内、外侧多余部分粘土,并保持缝内干净、无杂物,然后再填塞砂浆和沥青浸制麻筋。沉降缝端面竖直、平整,在同一断面上,上下不得交错、扭曲,填缝料保证填塞密实。

结构强度达到规范要求且在表面干燥的情况下,可进行防水层的施工,当涵上填土高度小于1.0m时,采用甲种防水层,当涵上填土高度大于1.0m时,防水层采用涂两层热沥青的形式,防水层所用材料满足设计规定。防水层施工前要对结构表面进行清理,保证表面干净、干燥。涂料涂刷要均匀,从中间向两侧边墙进行,铺设材料的搭茬长度不小于20cm,且沿水流方向设置接茬。沉降缝处防水层采用一

层沥青浸制麻布两层石绵沥青的形式,涂刷宽度不小于50cm,为保证基面平整,防水层施工前可采用与墙体同等标号的水泥砂浆把沉降缝两侧30cm范围内抹平,然后再施工防水层。

涵洞顶面填土小于1.0m及沉降缝防水层上均设置保护层。防水层上设置保护层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且顶面设置2%的双向流水坡,保证表面平整、排水畅通。防水层的施工要避开大风、高温天气,下雨天严禁进行施工

7、洞口工程

涵洞进出口按设计要求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跌水、导流铺砌防护,以保证涵洞与路基稳定。其进出口端与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顺接。涵洞洞口八字翼墙等建筑与涵身设缝分开,并用沥青麻絮填塞。

8、两侧回填

涵洞两侧回填在涵底铺砌及预制板已安装且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进行。回填时,在不小于2倍孔径范围内,按照设计要求的填料分层、对称夯填,并使其相对密度达到95%。对大型碾压机具压实较难部位,配合采用小型机具和人工辅助夯实,禁止采用大型机械堆土筑压和在涵身一侧夯填。涵顶填土在安装砂浆强度达到100%以后进行,第一层填土最小厚度和压实厚度分别不小于30cm和20cm,填筑时避免剧烈冲击。涵顶填土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必须大于0.5~1m时并经监理同意后,施工机械、车辆方可通行。 二、材料要求

1、石料

(1)砌体工程的石料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场需经试验室作片石强度试验并合格后选定。

(2)涵洞所需片石形状应大致方正,无峰棱凸角,最小面尺寸不小于15cm。定位石选用表面平整并经麻锤切锤加工过的石料,厚在20~40cm之间,长度要求丁向在25cm以上,顺向要求大于丁向20~30cm。镶面石要求一面表面平整,且其周边必须切割或修整成4~6边的多边形形状,每边必须保持大致的顺直度,且应利于砌筑时的相互搭配,镶面石断面方向必须丁顺搭配砌筑,丁向长度不小于20cm,顺向长度不小于40cm。

(3)片石表面应干净,无风化,无泥土,无污渍。

(4)涵洞外露面采用自然片石砌筑,用作镶面的片石外露表面稍加修凿,使其平整度不超过2cm;片石的周边采用切锤加工,使得片石外露面在各个方向都垂直于周边面。

2、砂

砂应采用中(粗)砂。 3、砌筑砂浆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设计配合比,在现场测定砂的含水量后,换算出砂浆施工配合比,开出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并现场标示。施工中必须严格按标示的施工配合比拌制,所用水泥、细骨料、外加剂等不可擅自使用未交底的材料。

砂浆的拌制采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制,搅拌前各种原材料应根据施工配合比准确计量。

根据施工能力,一次搅拌砂浆量不宜超过2.5小时的砌筑用量,以免砂浆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失水、结块。

水泥砂浆搅拌时,自投料完成算起,宜连续搅拌不少于2分钟,当采用水泥粉煤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时,搅拌时间应为3~5分钟,以获得最佳的和易性和稠度。采用直观法判定:拌和好后的砂浆用手能将砂浆捏成小团,松手后不松散,指缝不出浆为佳。

砂浆应随拌随用。当基础距离拌合场高差较大,用铁皮卷成半圆状作为砂浆溜槽,以防止砂浆因为高差超过两米的情况下离析。一般情况下,砂浆运输采用人工运输。当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发现离析、泌水等现象时,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固的砂浆不得使用。

4、材料储存

(1)不同材料应分类堆放,且不能沾泥,并插上标志牌。

(2)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以及进场时间批次分批验收,分堆存放,不得混杂。露天堆放时,底部要垫高,上面用防雨布遮盖。

(3)水泥堆(存)放应根据拌合机械位置搭棚堆(存)放,水泥棚应做好防雨、防洪以及防潮等。 三、施工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1、 混凝土浇注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浇注不能中断,避免出现施工缝。 2、 边墙沉缝缝木板固定要牢,混凝土浇注要对称进行,防止沉降缝木板不垂直。

3、 防水层与混凝土面要粘贴密实,避免施工完成后出现漏水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