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判断句 被动句
一、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二、说明下列句中“于”字的用法。 1.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2. 然则是所重者在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3.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4.子贡贤于仲尼。
5.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 三、说明下列句中“为”字的用法。 1.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3.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4.止,将为三军获。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四、说明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闻命矣。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5.又三年,小儿容貌甚美。贵妃曾屡顾之,复恐人见夺,因不令出。 五、说明下列句中“被”字的用法。
1
1.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2.操吴戈兮被犀甲。
3.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
4.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六、简答题
1.判断句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语法被动句中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试各举一例说明。 3.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表达功能,试各举一例说明。
第二节 习惯句式 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
18.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孟子·梁惠下》
19.信问曰:“大王自料,勇敢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论语·述而》) 21.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战国策·秦策一》) 2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23.今有医於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墨子·非攻中》) 2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 25.吾私有讨于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左传·定公十三年》) 26.婴所不唯忠于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7.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左传·昭公十五年》) 28.先生得无诞之乎?《史记·扁鹊列传》
29.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30. 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左传·昭公五年》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晋灵公不君)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4.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论积贮疏) 5.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 6.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柳子厚墓志铭) 7.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 8.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柳子厚墓志铭)
9.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晋灵公不君)
10.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
11.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