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常见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
作者:高鹤清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1期
摘要 葡萄病害主要为害枝蔓、叶片、新梢、花序、卷须、果实和穗轴,掌握其发病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的重要途径。 关健词 葡萄;病害;识别;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6.63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1-0162-02
葡萄生产上常见病害主要有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等,为害葡萄的枝蔓、叶片、新梢、花序、卷须、果实和穗轴,造成品质降低,产量下降。
1葡萄黑痘病
1.1症状识别
葡萄黑痘病又名萎缩病,俗名“黑斑”。叶片受害后初期发生针头大褐色小点,之后发展成黄褐色直径1~4mm的圆形病斑,中部变成灰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硬化,脱落成穿孔。果实绿果感病初期产生褐色圆斑,圆斑中部灰白色,略凹陷,边缘红褐色或紫色似“鸟眼”状,多个小病斑联合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新梢、叶柄、果柄、卷须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甚至枯死。 1.2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以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为主。翌年环境条件适合时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最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以后侵染果、卷须等。孢子侵入后潜育期6~12d。该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以后病害停止发展。 1.3防治方法
(1)苗木消毒。葡萄黑痘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因此对引进苗木、插条要进行严格检查、消毒。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修剪、清除病叶、病果及病蔓等。
(3)喷药保护。萌发前喷洒3~5°Bé的石硫合剂,或1°Bé的石硫合剂加0.3%~0.5%的五氯酚钠。生长期,自展叶开始至果实1/3成熟为止,每隔15~20d喷药1次,药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750倍液。发病时用杜邦公司的福星7 500倍液或腈菌唑1 500倍液交替喷2~3次。 2白腐病
2.1症状识别
葡萄白腐病又叫腐烂病。葡萄叶片感病产生近圆形淡褐色病斑,呈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状,后期叶片干枯脱落。植株下部果实离地面近易发病,穗轴或小果梗呈褐色水浸状,后期变软腐,极易脱落,果粒随褐变软化。枝蔓易在損伤处发病,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纵裂,枝体生理受阻,枝叶渐枯死。 2.2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地表面和土中越冬,呈休眠状态长期存活。春季放出分生孢子,随雨滴飞溅传播到寄主表面,经过伤口或直接侵入果梗穗梗,向果粒蔓延。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再散发侵染。 2.3防治方法
(1)栽培措施。冬前彻底清园,将表土翻入深层。生长季节排水、除草、及时摘心、打副梢。
(2)撒药。重病园5月份在株下撒药,可用福美双、硫磺粉、碳酸钙按1∶1∶2混合,拌匀撒于植株周围,或硫磺石灰混合粉按4∶6混合,撒45~60kg/hm2。
(3)喷药。发现病斑即喷药防治,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波尔多液1∶0.5∶200等喷雾。
3葡萄炭疽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症状识别
果实着色期表面产生褐色小圆斑,渐扩大,稍凹陷成8~15mm的大斑,斑中有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潮湿时出现粉红色黏液(分生孢子团),为此病识别特征。花序顶端的小花、小花梗呈黑褐色腐烂,小花易震落,后沿穗轴蔓延,整个花穗腐烂。新梢、叶柄、穗轴上有深褐色、椭圆形凹陷斑。叶缘出现暗褐色近圆形斑。 3.2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在枝蔓上越冬,次年5月份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团是一团胶质,借雨水冲溅分散传播。孢子萌发可从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潜伏在寄主体内,果实着色期才表现症状。 3.3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剪病梢,清理病残体;坐果期适当疏花疏果;采收前摘心、摘副梢、剪病穗;防止果园积水。
(2)喷药保护。芽萌动前喷3~5°Bé石硫合剂,可加0.5%五氯酚钠。初花期开始喷2次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幼果期后连喷药3~4次,还可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
4葡萄霜霉病
4.1症状识别
叶片初时出现淡黄色油渍状病斑,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后病斑扩展成多角形,黄色至褐色。新梢、卷须、小花、花梗均可产生病斑。病斑油渍状,黄褐色。病花穗变为深褐色,腐烂脱落。果实变硬,凹陷皱缩,长出白霉,脱落。 4.2发病规律
病菌靠卵孢子在病组织和土中越冬,在土中可存活2年。次年春季至6月中旬,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靠风雨传播到叶片上,通过气孔侵入叶内,可多次侵染,在园中蔓延极快。一般3~4周时间全园大部分叶片发病。秋后再产生卵孢子越冬。 4.3防治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加强栽培管理。春季修剪病蔓、病枝,清理病残,提高结果部位,增施钾、磷肥,及时摘心、打副梢。
(2)药剂保护。落花后结合果实病害防治,细致喷药保护,每隔10~15d喷1次药,重点抓前期,药剂可选用波尔多液1∶(0.5~0.7)∶200、30%绿得保胶悬剂等。发现病叶后可选用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0%三乙膦铝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各药剂交替使用,以减少抗药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