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思考与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2.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3.“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中,教师是主要行为主体。 4.发展智力应该成为教学在智育方面的主要目标。 5.接受学习也就是机械学习。
6.教的行为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学则处于教学研究的边缘。 7.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8.学习目标是教学准备的起点。
9.一切能够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 10.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11.教师既要“用教材教”,也要“教教材”。 12.课程纲要也就是平常说的教学进度表。 13.教师备课就是备教材,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 14.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的。 15.在各种座位安排方式中,秧田式是最差的。 16.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
17.负强化跟惩罚的性质一样,都是学生想回避的教学行为。 18.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19.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
20.评价是教学结束后进行的一个环节,不属于教学的组成部分。 21.评价目标决定评价的设计。 22.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1
二、问答题
1.简述有效教学的理念。 2.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3.为什么说学是教的依据?
4.教学中如何安排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5.运用“五段教学法”写出一节综合课的课堂结构。 6.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应考虑哪些变量?
7.比较正向教学设计与反向教学设计的不同之处。 8.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 9.教学目标陈述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10.简述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 11.简述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2.简述ABCD目标陈述法。
13.论述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的变革。 14.学习活动设计应当考虑哪些因素?为什么? 15.说出板书的运用策略。 16.说出有效提问的策略。 17.讲述的运用策略及注意事项。
18.结合教师期望效应的特点阐析教师期望的策略。 19.列举常用的课堂强化技术。 20.简述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21.如何有效制定和建立课堂规则?
22.针对某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这一问题行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干预层次。23.为什么在干预课堂问题行为时,干预应当针对行为而不是行为者本身? 24.处理课堂问题行为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25.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 26.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实施干预? 27.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的特征。 28.标准化测验容易产生哪些问题? 29.如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0.如何运用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31.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有哪些?为什么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 32.简述课堂评价的核心理念和内容框架。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