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69条规定,公安部门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根据上述规定,所以交通事故的刑拘期限最长是37天,但一般情况是15天,如果事故严重的话,会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交通事故刑拘的条件
普通的交通事故不会被拘留,涉嫌刑事犯罪的才会被拘留。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并承担事故相应责任。当交通事故所致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符合刑法中交通肇事罪规定的定罪条件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法律责任,此时,公安部门将对驾驶人进行刑事拘留。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二是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二、交通事故刑拘后是否会被判刑
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会向检察院提请审查逮捕,如果检察院做出逮捕决定,流程会继续走人检察院的审查起诉环节,审查起诉环节完毕后,会移送法院开庭审判,这是完整的诉讼过程。但以下方式会导致,犯罪嫌疑人不会走入判刑环节:一是检察院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认为不构成犯罪,嫌疑人将被释放。二是检察院做出不起诉决定,认为不构成犯罪,嫌疑人将被释放。三是法院开庭审理后,宣判无罪。总之,刑事拘留后,不一定会被判刑,只有经过法院的判决,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会被判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