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标侵权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之辨

来源:好土汽车网

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权、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者还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商标法》第59条,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制造或销售伪造商标,销售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构成商标权侵犯犯罪。

法律分析

侵权人通常需承担停止侵权的责任,明知或应知是侵权的行为人还要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商标法》第59条的规定,商标侵权行为中,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行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构成侵犯商标权犯罪的。

拓展延伸

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区别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商标或与他人商标相似的标识,侵犯了商标所有人的权益。对于商标侵权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商标侵权行为涉及到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个方面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商标所有人可以向侵权人主张民事赔偿,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并采取其他合理的救济措施。商标所有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侵权后果、赔偿经济损失等。民事责任主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来解决。

而刑事责任是指商标侵权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涉及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侵权人将面临刑事追究和刑事处罚。刑法规定了商标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如盗用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刑事责任主要由公安机关侦查、检察机关起诉和法院审判来解决。

因此,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是包括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个方面的。民事责任主要以赔偿为主,刑事责任则涉及刑罚。商标所有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取民事追究、刑事追究或者同时采取两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侵权行为需承担停止侵权责任,明知或应知的侵权行为人还需赔偿。情节严重者还将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商标法》第59条,商标侵权行为包括未经注册人许可在同一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伪造、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以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构成商标权犯罪。商标侵权行为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商标所有人可选择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

(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七章 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第六十八条 商标代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办理商标事宜过程中,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法律文件、印章、签名的;

(二)以诋毁其他商标代理机构等手段招徕商标代理业务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扰乱商标代理市场秩序的;

(三)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九条第三款和第四款规定的。

商标代理机构有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记入信用档案;情节严重的,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并可以决定停止受理其办理商标代理业务,予以公告。

商标代理机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侵害委托人合法利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由商标代理行业组织按照章程规定予以惩戒。

对恶意申请商标注册的,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恶意提起商标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019修正):第三章 商标注册的审查和核准 第三十三条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四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