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界面的生成_一种显现文化的新媒介

来源:好土汽车网
ART PANORAMA2010・05艺术与设计

界面的生成The Formation of Interface A New Media for Revealing Culture—一种显现文化的新媒介文/陈正飞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和网络的诞生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 人类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随着其重要性的扩大,设计的本质也需要改变。”以电脑和网络为中介的电子媒体正逐步形成,通过此种媒体的形成,人们进行信息的交换无须更多地与具体物打交道,这促使人与物在交互的方式上发生了变革。由于人在与物打交道中交互方式的转变,也促使界面的边界发生了游移。为洞析界面设计的核心问题,必须回到界面自身,将其自身敞开。一、界面的释义在现代汉语中,“界面”是由“界”字与“面”字组成的合成词。关于“界”的解释有很多。所谓界,竟也。指两个事物或不同事物的边界,如界线,界标;而“面”,指事物的表面或人的整个面部。《说文解字》有记载:面,颜前也。因而,界面的意思就展现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边界或接触面,既可以是中Inter作为前缀所表达的含义是间、际、相互的意思;face,面、接触面。从字面上理解,界面,就是两种事物相互接触的面,这是对英文解释的最初意义。因此, 对于“界面”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西方,特别是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初期,人们长期与机械打交道,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符号的传达要解决人机交互的舒适性、安全性、操作的便捷性等问题,因而在不断优化人与机器的界面作为设计创作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是伴随着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它是用户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它为人与机器交互提供可能,通常称作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应该说,“任何需要与人交互的设备都有某种形式的用户界面。”作为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互接触的面或线,形成了事物自身的边界,在此边界上,人与物相互构成了沟通和交流,完成事物自身所想表达或传达的信息。二、界面的沿革界面在产生之初是作为人机间交互的区域,也是人与机器信息传达的中介,并成为沟通人与机器的通道和桥梁。因而,界面设计属于人机交互的重要范畴。依据界面不同的存在方式,用户界面被划分为硬件用户界面和软件用户界面。由此,便产生了两大界面设计领域:硬件界面设计和软件界面设同的形态。早期人机交互的界面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而初显端倪的,此时的界面主要显现为以机器的操作平台为主要形式的硬件界面。当时,简单的机械化批量生产迅猛发展,由于机械技术的广泛使用,人们一味地追求机械化、批量化而忽视了操作机器的人的行为方式,人成为机器的附庸。从而,导符号的传达软件界面致了以机器的操作平台为载体的硬件界面疏远了人与机器的距离。机器在批量、高效地成为工业化生产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由此造成的后果不是机器适合于人的使用,而是人要适应机器生产。后来,随着人与机器不断地打交道,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设计师对人与机器操作界面进行思考,如操作按钮、操作杆的布局是否合理,仪表的指针是否易于识别,是否符合操作员的认知,操作流程是否简单快捷等。通过如此的思考,使那些具有强烈形态和功能语意的人性化操作界面显现出来。机器在批量、高效地生产的同时,也更易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人与机器间的关系也不再那么冷漠,不再是人强制性地控制机器,也不是机器无声息地限制人,人与机器达成了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规划的设计范畴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机交互的界面正逐渐从物质层面即以功能键、按钮、仪表、操作杆为单元的硬件界面设计,转向非物质层面即信息和软件界面设计。“就电脑介入设计、当代信息环境中的设计、人类工效学、工业设计、制造业电子环境中的变革诸多问题进行研讨……90年代,电子空间的虚拟化设计、信息设计、网络界面之类的设计成为中心话题”。在软件界面设计领域,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占据主导地位。网页用户界面设计、操作平台的同时,界面便应运而生。事实上,生产产品之时,将人异化为机械零件,使人一条线,也可以是一个面。英文“Interface”计,这是因为界面在不同的时期显现出了不106艺术与设计2010・05美术大观

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多媒体用户界面设计以及数码产品的界面设计都是软件用户界面设计的细化和扩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逐渐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而功步简化和优化。触控式的设计界面成为新时代软件界面的新形式。如手机的发展,从大机型的大哥大转向小机型的便携式,使用功能上,从小屏、蓝屏转向大屏、彩屏,手机按键也逐渐被触控式的手写屏幕取代,操作界面的主导方向逐渐由硬件界面转向了软件界面。由此可见,未来软件界面设计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将不断深入发展。移动设备等新时代产物的不断涌现,软件界面设计已经成为信息设计、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信息时代,界面的生成正构成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载体。由此,界面的边界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扩张和外延,并成为一种文化传播的中介。三、界面下的文化显现界面在充当了人与机器交互的媒介之时,便成为信息传达的中介,构成了人与机此种对话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符号的传达来实现的。“所有的语言、当然也包括所有符号系统首先是作为一种传达的手段而出现的。为了实现对抽象内容的传达,都是以每一个符号的传达过程为必要条件的。”符号传达的过程,成为人与事物沟通的过程。由此,设计师在对界面进行设计时,将人的认知本性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之中将其释放出来。通过反复的融入与释放,界面设计中蕴涵的人与物的本性便逐渐显现出来,以达到人与物无障碍地沟通。人生活于世界之中,同时观照着世界。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日积月累,便形成了文化的沉淀和传承。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们不仅仅是对信息的传播,更是对文化的传承。界面一方面成为符号的汇聚之所,另一方面也虚拟博物馆显现着不同地域的文化。但是文化就其自身而言,往往显现出多样、复杂的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界面设计时更多地从文化层面对其进行思考。因为“将通过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及三维数据信息提供数字化保存、组织储存与查询检索等手段,并进一步建立数字化文化遗产博物馆、展览馆,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服务”,形成一套展示文物再现的目的,以便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在界面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文化的特征正日益凸显出来,它既体现了更深层次的思代,这种信息的传播以虚拟的电子网络为媒介,凭借数字化信息技术将人类的传统文化以及当下的社会生活以一种崭新的多维度的方式展现给人们,为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径。在我们日常生活世界中,界面就已经普遍存在了,并且以一种多样、复杂的方式存延着。信息时代,界面的生成是为了方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控信息,更好地完成人机对话、信息的交流。“信息使全球的各个部分相互沟通,并成为一个整体。”然而,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历史遭遇下,界面的生成也逐渐显现出文化的特性。断的发展中丰富自身,界面展现文化的本性又将处在永远的生成之中。参考文献:1.[法]马克・第亚尼编著.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鲁晓波.詹炳宏.数字图形界面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李砚祖.设计: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装饰,1999.14.张宪荣.设计符号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5.倪钢.界面文化的解释.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6.彭冬梅.潘鲁生.孙守迁.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美术研究,2006.17.彭富春.哲学与美学问题—一种无原则的批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陈正飞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能越来越复杂,这也需要在操作界面上进一“界面并不仅是一个平面或者几何学意义上时间、空间等要素和因素,是一个文化的复合体。”界面作为文化的复合体,它呈现出了人类的历史沿革。从古至今,我们的民族经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我们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类最初文明的形成只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在场方式来传承的。而文字的出现则跨越息、交流情感的方式。而文字在传达信息的时候,又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当文字被刻这些特殊材料便成为传递文化的介质,它们成为我们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又为文字的传播创造了新的介质,更加完好地记下了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到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信息时代文化的传承方式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图形、图像等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将自身显现出来,文化的传承将随着界面的生产发生巨变。“界面文化实际上是基于界面和信息技术的一种集成性的文化。”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界面文化传承逐渐趋向主流,因此,以电子图片、文本、链接等虚拟网络传播方式将逐渐普及,信息时代的界面将成为展现文设计很好地展现了文化,这里具体以三峡文物保护为例。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大量诸如寺庙、古建筑、古桥梁、石刻、民居等大型地面文物无法转移而面临着被破坏,致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见到三峡地域古代的文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运用高精度、高质量的数字化技术对文物进行还原、保存和修复,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它是集成了人、事物、现象、技术、的数字化系统,以达到历史文化遗产的虚拟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想观点,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数字化时随着网络、计算机、媒体、数字化产品、了人不在场的交流障碍,丰富了人们传递信在穴壁、木板、羊皮、铜器等特殊材料上时,在着,界面的存在方式还在不断地扩展和外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文字、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进步,界面会在不器交流的桥梁,使人与物的对话成为可能。变化。经由图形、图像化之后融入界面设计之中,化的主要方式,如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界面的东莞可园三维仿真系统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