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7期 20()6年7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 ̄shan Teachers College Vo1.2 1.No.7 Ju1.2006 宋代理学诗派研究 孙慧玲 (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理学诗派是宋代诗坛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有自己的创作队伍,有数量可观的作品,有一定的创作主旨, 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并有一些重要的个人别集、几家酬唱集及多家选集。它不应当被文学史忽略,文学史应为其留下一 席之地。这才有利于整个宋诗乃至中国诗歌史的研究。 关键词:理学诗派;《文章正宗》;《濂洛风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06)07—001 8—03 有宋以来,传统的中国儒学不断受到了外来且不断本 土化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自有的道教文化的挑战,在与 这二教的冲突融释中,儒学和合了二者而以一种新的哲理 思辨的面貌出现。西方学者称之为新儒学(Neo-Confu- cianism),中国学者称其为“道学”、“理学”。因其植根于中 其独特风格、创作主旨,且创作队伍庞大、诗作数量可观, 并与宋代白体、晚唐体、西昆体、江西诗派、江湖诗派、四灵 诗派等一样,同为宋代重要的,亦引得时人与后人论争纷 纷的理学诗歌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却遭到了极度的冷落 与歧视。在现通行的几种《中国文学史》中,除了涉及朱熹 这个特别突出的理学家之外,其他的理学家及其诗作、诗 歌别集、选集等则很少提及。如韩孟诗派之怪异、元白诗派 之浅俗、西昆诗派之华奢、晚唐诗风之孤冷,在文学史上都 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能适时迎接挑战,整合其它二教,从 而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又因宋之统一王朝的需求,而 最终成为宋代主要的学术思潮。虽然它在确立、传播及至 大盛期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批驳抨击,甚至一度遭禁,而 能有一席之地,而作为宋代理学文化思潮中的理学诗,即 使有一些枯瘠乏味、不近人情之“语录讲义”之作,也不应 当因此而全盘否定其价值,甚至于对整个的理学诗派完全 漠视,不再提及。文学的大观园中应该给它留有一席之地, 它应该得到客观的定位和全面公允的重新评价。 其内部也是派说林立,多有论争冲突,但终两宋之际,没有 任何一种思潮能够与之颉颃始终。在这种氛围中,出现了 一批以道、器、性、命等为研究对象,以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等为研究路径,以提升人格、立德成圣等为终极旨归的理 学家。同时,这种学术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作为人学 领域的文学领域,这批“有德者必有言”的理学家不可避免 要涉足于文学领域。于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诗歌 流派——理学诗派,就出现了。这是一个因人名派的诗歌 理学诗派之发端、确立、发展壮大乃至卓有成就、成派 立名,可由以下几点证之。 流派。顾名思义,即理学家组成的诗歌流派。其诗语言平 在两宋文学史上,的的确确有一批理学诗人之创作队 伍与数量颇为可观的理学诗歌作品。从宋初三先生孙复、 易、表情真切,不虚伪,不做作,并且有更深的内涵:即诗歌 中所包容的理学家对人性、自然、天理、物理、伦理的认知、 理解与诠释。 胡瑗、石介始以师道明正学,首开理学风气之时,就有理学 诗作出现,《全宋诗》收孙复诗八首,胡瑗诗二首,石介诗一 百四十五首。虽然总数量不多,但从此就开了理学家以诗 然而,作为一个在文学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的,向有 收稿日期:2005-11—18 作者简介:孙慧玲(1971一)女,陕西渭南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涉理谈道的先河。之后,北宋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及:: 程更是进一步奠定、光大了理学思想,并不断以诗作为其 学术张目 说,《全宋诗》收邵雍诗达二F余首,周濂溪诗 三十余首,张载诗八十首,程颢诗六十余首,就连最反对作 诗的程颐也有六首诗作收录。 南宋之际,理学进一步发展,东南=_贤朱熹、张杖、吕 祖谦存理学的范畴内各自立说,自成体系,也不断以诗歌 来表达自己的理学思想、心性体悟,留下了不少的诗歌作 品。据《全宋诗》收录而计,朱熹存诗一千 百余首,张杖存 诗也有八卷五百余首,吕祖谦存诗一百多首。另外,其他众 多的理学家也各有诗作存世。“南剑三先生”杨时存世诗歌 二百余首,杨时弟子罗从彦存诗二十多首,罗从彦弟子李 侗存诗七首。湖湘学的开创者胡安国存诗二十多首,胡安 国之侄胡寅存诗四百多首,胡寅之弟胡宏存诗一百多首 “北山四先生”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槐堂诸儒”“甬上 四先生”等等都各自有诗作留世。心学派大师陆九渊存诗 也有三十首。南宋后期理学大师真德秀存诗一百三十余 首,与真德秀齐名的魏了翁存诗也有八百八十多首等。 这是就仅《全宋诗》正编而言,尚没统计补编及近年来 的发现增补,其创作数量当不在这个数目之下。可以说理 学诗派之诗人诗作数量绝不亚于宋代最大的诗歌流 派——江西诗派。人数众多的创作队伍、数量可观的创作 实践清楚地证明了一个理学诗派的实际存在。 这些理学家们或多或少涉笔诗歌领域之时,他们的 诗歌作品也多各自整理成集。邵雍有《伊川击壤集》存世, 今通行本为二十卷,计一千五百余首诗作。理学之开创者 周敦颐之诗文也集结为十卷。理学之奠基者二程后世也有 《程氏文集》十二卷留世,前四卷为程颢诗文集,后八卷为 程颐诗文集。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在今本《朱文公文集》 中,卷一至卷十皆为诗赋,共计诗作一千一百四十八首等。 l司时,在这些理学家们穷究天理性命之际,他们也以 诗代言,阐述自己学说,与同道交流思想。乾道三年(1167) 朱熹携门人林用中远赴长沙访问张杖,就理学的某些重要 观点展开讨论。这次讨论历时两月之久,虽没有达到泯灭 闽学与湖湘学之间的思想分歧之目的。但却产生了一部重 要的唱和诗集《南岳唱酬集》,收诗一百四十九首。…淳熙二 年(1175),陆氏兄弟与朱熹又在吕祖谦约请之下。相会于 江西铅山鹅湖寺。他们以诗交流思想,各明其说,又产生r 哲理与诗思相结合的著名的“鹅湖和诗”。 在理学家本人以诗唱和酬答、讨论争鸣时,又有理学 家以选本方式张扬了理学诗派的实际存在。申明了理学之 诗存在的合理与合统性。南宋理学大师真德秀即以理学义 理为标准,编选了一部《文章正宗》,作为文学的“源流之 正”g-《文章正宗・纲目》“诗赋”类条下云:“或曰:此编以 明义理为主,后世之诗,其有之乎?日:三百五篇之诗,其正 义 者盖无几,而讽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 义 电 后世之作,虽未可同日而语,然其问兴寄高远,读 之所以忘宠辱,去鄙齐,俏然有自得之趣,而于君亲臣子大 义,亦时有发焉。其为性情心术之助,反有过于他文者。盖 不必专言性命而后为关于义理也。” 咧了南宋末年,理学 家金履祥首次编选r一本宋代理学家的诗歌选集《濂洛风 雅》,该书共六卷,收理学诗人四十九位,收诗四百一十七 首。其中朱熹五十四首,王鲁斋四十四首,张杖四十三首, 张载三十八首,程颢二十九首,邵雍二十一首。 可以说《文 章正宗》和《濂洛风雅》的编选标志着理学诗派的正式确 立。到了清代,学者张伯行也仿照金履祥,将一些理学家的 诗编了一个选集,诗集亦名《濂洛风雅》。该书共九卷,收理 学先生十七位,共计诗作九百二十二首。其中收诗较多的 有康节邵先生一百零九首,龟山杨先生一百零六首,晦庵 朱先生四百零i首,敬轩薛先生一百二十六首。【 二书皆名 之“风雅”,其意在追慕“诗三百”,以其得“诗经”之正,正所 谓张伯行《濂洛风雅》之“凡例”云:“濂洛诸先生,未尝以诗 名也。若其性情所发,自成天律则有之。盖取其和顺英华 也,不徒以声律。”“或日:谈理,奥也,他登眺应酬乎何取? 日:是义理之存也,真西山尝言之矣。三百篇其正言者盖无 几,而风咏之间,悠然得其性情之正,即所谓理义也。是编 之意也。” 按照现代的文学流派观念,诗派是指有共同的审美趣 味和创作风格相近的诗人有意识聚合而成的文学群体,有 明确的纲领和组织。这些个人诗集或几人酬唱集,尤其是 后来的几部选集的m现,表明理学诗派无论从创作上还是 理论上都完全自成体系,别是一家了。 这些,我们从一些理学家及文人学者的诗评中,也可 以得到确证。张杖曾将理学家之诗称为“学者之诗”,以与 “诗人之诗”相对。他认为诗人之诗,不禁咀嚼,而学者之 诗,读著似质,却有无限滋味,涵咏愈久,愈觉深长。【目严羽 在《沧浪诗话・诗体》中列有“邵康节体”,这既是对邵雍本 人诗歌成就的肯定,也是对理学诗派的认可。宋朱的方回 亦说:“道学宗师于书无所不通,于文无所不能,诗其余事; 而高古清劲,尽扫诸子。又有一朱文公”。161元人袁桷在《书 汤西楼诗后》中,将宋诗分为七派:西昆、梅欧、临川、眉山、 江西、道学、四灵。并说:“至乾淳问诸老以道德性命为宗, 其发为声诗,不过若释氏辈条达明朗,而眉山江西之宗亦 绝。” 清人王士祯也有论理学之诗:“昔人论诗日:‘不涉理 路,不落言筌。’宋人惟程、邵、朱诸子为诗好说理,在诗家 谓之旁门。”㈣后人也认为自从金履祥编了《濂洛风雅》,“道 学之诗与诗人之诗千秋楚越矣”。[91 这些评论或 “学者之诗”、“道学之诗”、“邵康节体”, 或言“诗家旁门”,有褒有贬。然而不论其对理学家做诗之 态度如何,共同的一点即是承认了有这么一个与文人之诗 不同的诗歌流派。以今言之,可谓之为理学诗派。 理学诗派的概念在近人的著作及论文中也频频出现。 陈延杰先生在《宋诗之派别》一文中将北宋诗分为六期,其 第四期为理学诗,陈先生言其倡白邵雍,而用敦颐、张载、 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程颢等相续而作,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于是诗格大 都有必要对理学诗派作进一步的研究。” I之后,华南师大 变,“亦宋诗之一厄也。”[1al虽然陈先生对理学之诗持否定态 度,但他首先也是承认了宋诗坛存在理学诗这一事实。梁 昆先生在《宋诗派别论》中。先列举了前人有关宋诗体派的 古文献研究所马茂军先生在《北宋理学诗派诗文创作述 论》一文中,也再次重申丁这一概念。 l四川大学古籍研究 所祝尚书先生又在《论“击壤派”》一文中,又明确地将“击 八种说法,然后“爰引八说,考其实际”分宋代诗派为九体, 外加理学派和晚唐派。他在谈到理学派时说:“道学亦 理 壤派”归为理学诗派中最重要的支流之一。118]莫砺锋先生在 《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征》一文中曾引用 学,起自周濂溪、邵康节,盛于程明道、程伊川I,集大成于朱 晦翁。晦翁以降,理学弥漫天下,举凡文学政治,无不有理 学思想为其背景……故宋理学家亦独有其理学诗体。此体 的长处在不作无病呻吟,而移植以理道。” 胡云翼先生在 了邵雍《伊川I击壤集序》后评说道“既不措意于艺术形式, 又不受情性的牵累,这当然是异乎人之所作,也即与诗人 之诗迥然相异的作品了。”[191这不仅有将理学之诗与诗人之 诗区分的意思,且明显有肯定其价值之意。福建南平师专 朱熹研究所顾问程利用先生在《朱子理学诗述评》一文中, 《宋诗研究》第三章中,论及“宋诗的发达及其派别”时,认 为“宋人诗派,我们根据许多诗话上的说法,至少有下列九 又明确提出“宋代诗史上诗派众多,而理学诗派是其中重 要的一个诗派。”[2(11近年来相继又有关于周敦颐、邵雍、二 种……”其中第七种即理学派,以程颐、张载为代表,宗邵 雍。旧八十年代以来,对理学诗派的研究论文又不断 现。 四JII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谢桃坊先生专门撰文《略论宋代理 学诗派》,认为这一诗派的诗人诗作数量绝不亚于宋代最 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并认为这一诗派研究巨有极 大的价值与意义。㈣陈植锷先生在《宋诗的分期及其标准》 中将宋诗分为六个时期,其中第五个时期为中兴期,由高 宗绍兴i十二年至宁宗庆元六年前后(1162—1200),凡五 程、朱熹等理学家诗作的个案研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彰 显了这一诗歌流派的存在及创作的研究价值。“理学诗派” 这一称谓也是大有呼声欲高之势了。这些著作、论文及其 提法都不仅承认了一个理学诗派的存在,而且又从多个方 面证明了其研究的重要价值。 由上可见,无论从为数众多的创作者队伍,数量庞大 的诗歌作品,还是各种别集、选集,以及整体的创作风格、 创作成就、时人及今人的评价研究来说,都应有一个理学 诗派的存在、确立与成派立名。因而,作为文学遗产,无论 十年,代表作家并称“中兴四大诗人”。同时他提到,这一时 期值得一提的,还有朱熹和他代表的理学诗派。㈣梅俊道先 生在《周敦颐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宋代理学诗派中的地位》 一其诗歌创作的得得失失,时人今人褒褒贬贬的评论。它都 应该在文学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文学史都应当为其正 文中,也强调了“理学诗派”这一说法。_15I复旦大学杨光辉 先生在继《理学文化视野中的宋代理学诗》一文之后,在 《理学成熟期之理学诗——试论陆九渊诗与朱熹的诗》一 文中,又谈到“我认为不仅从诗歌史,从思想史角度来说, 名立派,使众多的理学家及理学之诗有目可归,有类可属, 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这一相对冷落区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束景南 朱熹南岳唱酬集考I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2】真德秀文章正宗【M】,四库全书本. 【31金履祥濂洛风雅【M】.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 【4】张伯行.濂洛风雅【M】.福州正谊书院续刻本. 15】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M1.四库全书本. 【6】方回送罗寿可诗序【AJ.桐江续集【zJ.四库全书本. 【7】袁桷清容居士集【M】.四部丛刊本. 18】王士祯.师友诗传续集【AJ昭代丛书 【9】永熔濂洛风雅・提要【AJ.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一【z】.中华书局,1965 【1O】陈延杰.宋诗之派别【AJ.中国文学研究:上册【M】.商务印书馆,1927. 【11】梁昆.宋诗派别论【M】.商务印书馆,1932. 【12】胡云翼.宋诗研究【Ml_商务印书馆,1933 【13] ̄t坊.略论宋代理学诗派 文学遗产,1986,(3). 【14】陈植锷宋诗的分期及其标准 文学遗产,1986,(4). 【15】梅俊道周敦颐的诗歌创作及其在宋代理学诗派中的地位U】l九江师专学报,1994,(1) 【161杨光辉理学文化视野中的宋代理学诗IJl中国文学研究,1996,(4);理学成熟期之理学诗——试论陆几渊诗与朱熹的诗Ull宁波大学学 报,2o00,(3) 【17]--q茂军北宋理学诗派诗文创作述论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7,(3). I18】祝尚书论“击壤派”U】.文学遗产,2001,(2) 【19】莫砺锋理学家的诗情——论朱熹诗的主题特 中国文化,2001,(17);(18). 【2O】程利用朱子理学诗述评 南平师专学报,2004,(3).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