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
作者:郭音池
来源:《幸福家庭》2020年第07期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幼儿园分别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在线教育指导。我园曾研究过有关“互联网+教育”的课题,已经建设了相关互动网络平台,积累了一些在线网络课程资源,有一定在线教育的基础。本文进一步思考了符合当下在线教育的指导模式,尝试并探索了疫情期间个别化指导的方法。
(一)设计前测问卷,网络调研在线教育环境
为了让在线教育更贴近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通过前侧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实际的在线教育环境。教师可针对家长是否愿意参与在线教育、哪些家庭成员陪同幼儿参与在线教育、当前需要哪些教育内容、幼儿兴趣取向、在线教育网络信号以及在线教育相关建议等多个方面设计问卷。前测问卷的调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园内每个幼儿家庭在线教育的实际环境,以及家长、幼儿对于哪些教育内容感兴趣等,为教师在线教育的个别化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助教管理,分析问卷共同制订指导策略
本次问卷数据的汇总由家长与助教管理一同参与,并与教师一起整理问卷数据,
对比以及分析每个问题的数据图表与百分比。根据不同家长、幼儿需求的教育内容,教师可初步制订个别化在线教育指导策略,按照幼儿需求、在线教育家庭参与者等方面建立不同的学习共同体,利用分组指导满足幼儿个别化教育的需求。
(一)针对不同家庭教育成员,按实际情况分组
教师应根据问卷中家庭教育陪同成员的差别情况,有计划地通过在线等方式分别与每个家庭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作息习惯、一日游戏情况以及情绪波动等,并根据不同家庭的需求设置分组。
1.父母未复工可陪伴幼儿参与活动的家庭,可以分成“爸爸妈妈亲子乐”组。教师可以线上分享亲子互动的游戏内容,引导家长交流实际游戏情况。
2.父母已复工,由祖辈陪伴幼儿的家庭,可以分成“爷爷奶奶陪伴乐”组。教师可以线上分享一些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游戏内容,让爷爷奶奶为幼儿提供一些辅助材料等。
为了满足复工家长参与亲子游戏的需求,教师还可将所有游戏内容上传至班级社区,供家长自主选择。
(二)针对不同幼儿的需求,自由组合兴趣小组
教师应鼓励家长征求幼儿意见,根据其兴趣自由分组,如“科学玩玩乐”“绘本分享会”“故事大王”“我创意我表达”等小组。教师遴选网络资源,并推荐给不同兴趣的小组。教师也可邀请家长、幼儿参与小组活动内容的设计,每组成员可自愿报名做组
长,轮流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参与。家长可定期相互分享幼儿的游戏内容,在亲子互动中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感兴趣的话题,和孩子一起探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问卷反馈,了解在线教育效果
在开展一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后,教师可再次设计开放式的家长问卷调查,提出若干问题,比如:幼儿已经了解的疫情及防控知识,疫情中幼儿的疑问、感受以及情绪表现,幼儿对园所提供的哪些在线活动感兴趣,还需要给予孩子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在目前的生活状态下,孩子有什么愿望等等,来搜集家长们的真实想法。通过课程前测问卷和课程后测问卷的对比,教师可分析其数据,了解在线教育取得的成效,同时再根据家长的开放性答案进行总体分析、个别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策略。
(二)针对个别问题,反思教育内容缺失
在家长的反馈中,有关生命教育话题的探讨不是很多,71%的家长会选择和孩子展开关于生命教育的交流讨论,但很少是由此次疫情延伸到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话题,29%的家长完全没有和幼儿探讨生命教育的认识,这反映了教师给予的专业性建议还不够。教师要对接疫情之下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给家长与幼儿提供童话、绘本以及视频等素材,引发家长和幼儿思考疫情下的生命教育,引导家长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修复人与自然的关系,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责任,努力从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社会、体悟亲情以及敬畏自然等角度开展正向引导和价值观引领,让孩子珍爱自然、敬畏生命。
基于以上关于个别化指导的思考,在在线教育阶段,教师应始终为家长提供容易操作和坚持的项目,尽量避免线上课堂变成家长和幼儿的负担,同时引导家长用心用情陪伴幼儿,共享共促亲子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