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来源:好土汽车网
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的依据。

(2)、学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条件:

a、适合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b、必要的水分。 c、适当成分的大气。 d、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4、让学生再读课文,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说说在围绕太阳运动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5、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交流: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6、师问: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为什么,找出科学依据。

2、学生交流。

3、引导学生再认真阅读课文,弄清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历程,然后再理解科学家经过观测分析得出的结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四)、拓展:

让学生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来知道: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篇二 教学目的:

1,认识; 酶,碳,冥,磁; 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 宇宙有没有生命; 这个问题的 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7,全文围绕;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围绕问题学习) 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 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 。由这两点证明了; 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第三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1,自转时间相似;

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

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

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第四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 宇宙生命之谜; 。

11,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1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附:板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

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 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银河系、太阳系、火星、生命科学等方面的,观看有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图片的VCD。

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为理解课文内容作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生进行充分的自学,然后交流学习收获,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行梳理归纳,确定重点讨论的问题: (1)天体上可能存在生命的条件。

(这个方面的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学生阅读理解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是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

(2)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有无生命的情况及其结论。 这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弄清科学家对火星探索的历程,然后再理解科学家经过观测分析得出的结论: “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在飞船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组织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搞清楚,科学家一开始认为火星上有生命存在,是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作出的推测; 后来得出的结论,是根据宇宙飞船探测到的事实作出的科学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

(3)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

(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科学家的探测只证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而未探测出火星岩层中有无生命存在,科学家的疑问“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明确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二是科学家通过对落到地球上的一些陨石的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所以,科学家仍然相信“在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因此,文章最后说“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

二、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搜集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文章、图片,以“宇宙的奥秘”为主题举办一次文章、图片展览,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银河系银河系包含几千亿颗星体,我们的太阳就是其中之一。

银河系里大多数恒星集中在一个扁盘状的空间范围内,好像一个铁饼。 扁盘密集部分的直径约为八万光年。 太阳距离银河中心约三万光年。

银河系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银盘、银核和银晕。

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主要包括太阳和围绕着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60多颗围绕着不同行星运转的卫星,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以及行星际气体和尘埃物质。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七位。

由于火星上的岩石、砂土和天空是红色或粉红色的,因此这颗行星又常被称作“红色的星球”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鸡蛋中的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

牛肉、猪血、黄瓜、大豆、面粉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的蛋白质。 在人体中,内脏、肌肉、血液、皮肤、骨骼、毛发中均含有蛋白质。酶酶是生物体的细胞产生的有机胶状物质,由蛋白质组成。

作用是加速有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如促进体内的氧化作用、消化作用等。

二氧化碳无色无臭的气体,空气中含量约为0.04%。

动物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磁场传递物体间磁力作用的场。

指南针指南就是地球磁场的作用。

臭氧层地球的外面包围的气体层,叫大气层。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外层等层次。 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一层,叫臭氧层,距地面20—30公里。 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臭氧层具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辐射的作用。 紫外线波长比可见光短的电磁波。

可使磷光和荧光物质发光,能透过空气,有杀菌能力,对眼睛有伤害作用。宇宙线也叫宇宙射线。

从宇宙空间辐射到地球上的射线。

能量极大,穿透力比爱克斯射线和丙种射线更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