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来源:好土汽车网


小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如今的孩子都只有一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么多的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俨然是家里的小皇帝。这些小皇帝们大都生活在单元式结构的建筑中,邻里间很少往来,减少了孩子与他人相处、合作的机会,也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交往合作能力的提高。这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都不知道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更别谈让他们合作了。这需要老师来进行教育、引导,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

一、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合作环境

和谐的人际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情感、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会感到紧张、恐惧,他们显得开朗、活泼、积极、主动。在培养孩子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的合作环境。在户外活动时,可以为幼儿提供两人玩、三人玩的活动器械,如皮球、拉力器、羽毛球、袜子球,呼啦圈等。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只提供给孩子数量一半的皮球,让孩子们自己去找好朋友玩,有的自己找到了好朋友玩球,有的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好朋友玩球,在草坪上他们有的抛球,你抛给我,我抛给你;有的踢球,你踢给我,我踢给你;有的则抱着、踢着球满场跑……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和小伙伴进行合作,享受着合作的快乐。在学习活动设计时,还可以设计孩子两两合作、三人合作、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孩子在老师要求下积极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活动。

其次,在创设和谐的合作环境时,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成为合作活动的主人。每次让孩子进行合作活动时,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合作的伙伴。在一次音乐游戏时,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找一个好朋友进行合作游戏,有几个小朋友在教室里转了几个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于是我把他们随意地安排了一下,这时有一个孩子顿时眼泪汪汪要哭了。我就问她:“怎么了?”她告诉我,她不要和邹子轩一起做游戏。我就问她:“那你想和谁做好朋友,你就去找他。”听了我的话,她立刻高兴地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加入到游戏中去了。

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1.通过诗歌、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早期是一个情感的而不是认知的时期。因此,我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时注重移情教育。小动物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模仿各种小动物也是小班幼儿喜爱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于是,我给孩子们朗诵诗歌《小鸡和小鸭》,启发孩子们说出要向谁学习,学习它什么,从而懂得同伴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还用故事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如在表演故事《小羊和狼》时,我有针对性地选了几名班内喜欢抢玩具、喜欢独占操作材料的幼儿来扮演小花猫、小黄狗、白马、大象,让他们通过故事表演知道只有大家一起合作才能战胜凶恶的大灰狼了。又如在《拔萝卜》中,让幼儿知道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是拔不起大萝卜的,大家一起合作力量大,才能拔起大萝卜。

2.通过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最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好。游戏中,小伙伴们交往频繁,交往中孩子自身就会产生合作的需要,感受合作游戏的愉快,从而在游戏中逐步学会合作。如一次建构游戏中,佳佳在搭房子,彬彬也在搭房子,搭着搭着,俩人为了争抢一块积木吵了起来。我轻轻地走过去,没有批评他们,我轻轻地对他俩说:“老师也想参加你们搭房子,行吗?”他们俩看到我加入很开心。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俩一个搭墙壁,一个搭屋顶,不一会儿一座漂亮的大房子就搭建好了,他们俩高兴地拍手叫好。我就问他们:“你们俩一起搭积木好呢,还是俩人抢积木好?”没等我说完,他们俩就抢着说:“老师,我们俩再也不抢积木了。”就这样,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合作,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一次午饭后散步,一个孩子喊:“老师,快来看呀!”我回来一看,小霏正蹲在一棵大树下。我赶紧走过去,只见许多蚂蚁正抬着一只小虫子往洞口走。这下可热闹了,孩子们围了一圈又一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瞧,它们真能干!”“看,那只蚂蚁真笨,它怎么往那边拉呀?”“那只领头的,快加油呀!”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也跟着喊:“加油!加油!”突然,我好像明白了什么,轻轻拨开几只蚂蚁只留一只,小朋友们疑惑地望着我,不知道我想干什么,我告诉他们:“咱们看这一只蚂蚁能不能抬走这条小虫子?”只见这只蚂蚁东拉拉,西拉拉,怎么也拉不动。不知谁喊道:“老师,快让他们一块儿抬呀!”于是我又轻轻地拨过去几只蚂蚁,蚂蚁们立刻抬起了小虫子走了,孩子们都高兴地拍起手来。我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问:“为什么一群蚂蚁很快就把虫子抬走了,而一只蚂蚁却不行呢?”通过这件事,让孩子们知道合作的力量是很大的。

三、教给孩子合作的方法

1.教孩子变被动合作为主动合作的方法

在合作活动中,老师要鼓励孩子主动合作。在一些活动中,因为小班的幼儿年龄比较小,常常不知道如何去与小伙伴进行合作,常常会用眼睛询问老师,这时,就要去教他们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主动合作。如用语言告诉他们:“娃娃区没有妈妈了,娃娃在哭了。”孩子听到后就会主动扮演妈妈的角色去和娃娃一起玩。美术活动中,告诉小朋友蜡笔宝宝没有好朋友了,孩子就会把自己的蜡笔放在一起让他们交朋友。在引导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模仿老师的行为、语言,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慢慢学会如何主动合作了。一些内向的孩子从不积极参与合作活动,而是消极地等待,等待着别的小朋友去找他,等待着老师来帮助他。这时,老师就需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敢于、善于、乐于加入到群体的合作活动中去。

2.教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合作的意愿

孩子虽然小,但在集体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渴望有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和朋友一起分享他的书籍、玩具、零食等,但他不知道如何去做,去和小朋友们说。如在游戏活动中,津津坐在位置上东张张,西望望,不知道在找些什么。一会儿,他站起来走到潇潇面前,见潇潇不理他,他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一会儿,他站起来走到甜甜面前,甜甜正忙着玩也没有理睬他,于是他伸出手拍了拍甜甜,甜甜立刻哭叫起来:“津津打我!”津津顿时委屈地也哭了:“我没有打她,我没有打她。”我走过去询问津津为什么动手打小朋友,津津边哭边说:“我没有打她,我只是想和她一起玩。”原来是这样,因为孩子不懂得用什么方式去和小朋友交流,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告诉津津,如果想和甜甜玩,不能用动作来告诉她,而是用语言来告诉她。后来,我用景表演的方式,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学习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的意愿。

3.引导孩子在合作中学会谦让和礼貌

孩子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情,产生不同的意见,这样就会发生矛盾。小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经常会发生打人、咬人、推人等事情,我引导孩子要宽容别人、原谅别人,遇到问题要协商解决,学会谦让和礼仪。为此,我提出了一系列“怎么办”,让孩子们说说应该怎么解决。如“小朋友不乐意与你一起合作游戏怎么办?”“你想参加别人的游戏应该怎么办?…‘在建构游戏中你们俩个人都想用同一块积木怎么办?”通过和孩子交流、讨论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有礼貌”,知道了只有懂礼貌,会谦让,才能赢得许多朋友的好感,别人才愿意和你一起玩。

通过教育,孩子们一改当初入园时哭闹、抢夺、独霸等现象,他们活泼、愉快,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能有礼有节,大方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不少幼儿还能“出谋划策”,俨然是“小领导”、“小指挥”了。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我们要多为孩子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培养孩子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