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政务的应用及安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我国信息技术应用观念的飞跃,利用信息技术对现有政府形态和结构进行信息化的改造逐渐锻造了我国电子政务的雏形。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开创了一个无纸办公时代,而且对于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具有重大的意义。一般而言,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经济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利用高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标签:电子政务政府管理信息化服务
1 电子政务的现状及应用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成为当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随着电子技术和因特网(Internet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被引入到商贸活动中,在世界上,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信息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水平大大提高。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电子信息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可公开向公众提供的信息资源还很不充分,政府信息化水平与主要信息技术国家的差距很大。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在政府内部进行大规模推广应用。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2 电子政务的基本条件
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符合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电子政务应用中势必存在内网与专网、外网间的信息交换需求,然而基于内网数据保密性的考虑,我们又不希望内网暴露在对外环境中。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式是设置安全岛,通过安全岛来实现内外网间信息的过滤和两个网络间的物理隔离,从而在内外网间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安全岛是独立于电子政务内、外网的一个特殊的过渡网络,它被置于内网、专网和外网相交的边界位置,一方面将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断开防止外网中黑客利用漏洞等攻击手段进入内网,另一方面又完成数据的中转,在其安全策略的控制下安全地进行内外网间的数据交换。第二,电子政务的网络应该处于严格的控制之下,只有经过认证的设备可以访问网络,并且能明确地限定其访问范围,这对于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而言同样十分重要。然而目前绝大部分网络是基于TCP/IPV4网络协议的,它本身不具备这种控制能力。要加强电子政
务网络的控制与管理能力,可以采用基于802.1x带网络接入认证功能的交换机来实现。802.1x协议能够对接入设备实现认证,从而控制网络的设备访问,它可以利用第三方的认证系统加强认证的安全强度,如Radius、TACACS以及CA等系统。第三,任何的安全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万无一失,硬件故障、自然灾害以及未知病毒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政府重要数据的丢失。因此,在电子政务安全体系中必须包括数据的容灾与备份,并且最好是异地备份。
3 电子政务的特点
电子政务是指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政府机构应用网络技术提供集成的管理和服务,借助因特网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离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政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政务是核心内容,即政府的两大职能——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只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第二,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安全的操作系统,因为所有的政务应用和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等)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支持。第三,在操作系统安全方面,有两点是值得考虑的:一是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源代码对政府公开的产品,二是利用漏洞扫描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漏洞和配置更改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第四,电子政府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综上所述,电子政务首先是观念的转变,是认识上的提高,这也是建设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资金投入和技术选择都必须围绕这一中心。
4 我们电子政务应用的主要问题
4.1 我们电子政务发展的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众所周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因此,中央部委、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多层次、不平衡性的特点。从中央到地方主要的纵向业务系统,像海关、税务、审计等经济监管电子政务系统发展较快,成效显著,但地方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水平相对较低。另外,虽然在近几年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较快,但网站内容与所能提供的服务却比较少,有很大提升空间。
4.2 电子政务应用中信息化意识薄弱。综合国内外各方面的调查和评估,可以认为,目前我国电子政务整体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现在有很大部分的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意识淡薄,觉得有个网站就行了,无非是做个样子,或者是没有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后台维护、更新,当然这也与人员的学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5 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向
根据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的现状,全面铺开整体推进电子商务应用的策略并不符合我国现状,需量力而行,选择重点,分步实施。因为在许多地区,政府部
门间横向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是目前最大的困难所在,其电子政务目标就应重点克服这一瓶颈制约。下面我们阐述一下发展的重点方向。
5.1 电子政务不能要政府大量投资,粗放型扩张。“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应当与来自社会需求的“自下而上”的方式紧密结合。征求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进行广泛讨论,准确定位,就像企业的生产要瞄准市场需求一样,电子政务也必须对社会需求作出适当反应。
5.2 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方式上,可以选择多样化。除了依靠自身的力量,应尽可能寻求市场化的的解決方案,比如通过IT外包实现。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不仅节约成本,还因为专业IT企业的服务在专业化和成本上更具竞争力。
5.3 电子政务应用涵盖两大方面:政府内部办公和面对公众的信息服务。就政府内部办公而言,电子政务系统涉及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地区与地区间的公文流转,这些公文的信息往往涉及到机密等级的问题,应予以严格保密。因此,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密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基于IPsec的加密方式正被广泛采用,其优点显而易见:IPSEC对应用系统透明且具有极强的安全性,这一点对于要开发庞大应用的电子政务来说,就显得极有好处了,应用系统开发商不必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加密做过多的考虑。
6 总结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和界面。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如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参考文献:
[1]马费成,李纲,查先进.信息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EB/OL].
[3]汪玉凯,赵国俊.电子政务基础[M].北京: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