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土汽车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来源:好土汽车网
. -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酰胺类抗菌药。(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

. 可修编.

. -

品 名 备 注

1细胞色素C注射液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2降纤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

. 可修编.

. -

15白喉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3) 16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4) 17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6) 18抗蛇毒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8) 19抗炭疽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49) 20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0) 21肉毒抗毒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51) 22青霉胺片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71) 23玻璃酸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009) 24α-靡蛋白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432) 25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434)

注:括号是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的页码。三、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制的2008年出版《常用

试剂敏药品操作规程表》和药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有“过敏者禁用”的药品

1、蕲蛇酶注射液 2、精制蝮蛇抗栓酶 3、碘化物造影剂 4、门冬酰胺酶 5、绒促性素 6、结核菌素 7、维生素b1 8、头孢唑林钠注射液 9、头孢拉定注射液 10、头孢孟多酯钠

. 可修编.

. -

11、头孢替安粉 12、头孢硫咪粉针 13、头孢替唑钠 14、头孢唑肟钠 15、头孢匹多注射液 16、头孢呋辛钠针 17、头孢曲松钠 18、头孢吡肟 19、头孢哌酮舒巴坦

2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东元安奇) 21、舒安西林 22、美洛西林(力扬) 23、辅酶Q10

四、常见问题释疑

1、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

答:因青霉素的过敏反应较多且后果较严重, 而青霉素皮试的准确率为60%,有一定参考价值。故《中华人民国药典》和《临床用药须知》明确规定,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注射、口服制剂)前必须进行皮肤试验,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2、青霉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

答: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须重新进行皮试验。 3、青霉素类抗菌药停药多久需皮试?

答:皮试阴性者用药后,停药3天以上者再次使用需皮试 4、苄星青霉素每次使用是否均需皮试?

答:因其使用间隔期长,在每次用药前都要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5、头孢素类抗菌药更换时是否需皮试?

. 可修编.

. -

答:一般不需皮试,但更换药物说明书要求皮试者除外

6、有青霉素类过敏史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酰胺类抗菌药物

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一般不宜进行皮试,更不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严重过敏,应禁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如果患者对青霉素类一般过敏,可根据病情慎重地选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现有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与一代头孢的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二代、三代和四代,因此,宜选用二、三、四代头孢,特别三、四代头孢更为安全。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除头孢类的其他β-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 7、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的患者是否还可用青霉素类或其他β-酰胺类抗菌药物

答:头孢类抗菌药禁用于对任何一种头孢类抗菌药有过敏史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慎用其他β-酰胺类抗菌药物,如需使用,应做相应的皮试试验。8、青霉素类抗菌药是否都要用青霉素皮试液做皮试?

答:青霉素类抗菌药无论何药、何种剂型均需皮试,皮试液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均可用青霉素G配制的皮试液替代。 9、头孢类抗菌药是否均需皮试?

答:中华人民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未要求头孢类抗菌药物做皮肤过敏试验。但如果药品说明书明文规定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则必须做;如果药品说明书上未明确规定,则需根据患者是否为过敏体质、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是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 可修编.

. -

10、头孢类抗菌药如果要做皮试,要用何种皮试液做皮试?

答:如果进行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必须使用原药配制皮试液,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 11、皮试液是否均用生理盐水做溶媒?

答:不一定,按说明书要求做,如头孢孟多酯钠(锋多欣)建议使用专用溶剂(5%碳酸氢钠溶液或2.5%碳酸氢钠溶液)完全溶解后,再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0µg∕ml,现配现用。

12、出生28天以的婴儿使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时是否要做皮试?

答:出生后28天的婴儿因体IgE合成能力尚不健全及皮肤红润、细嫩,容易出现假阳性,但药典没有明确规定不做,故仍需皮试,确需皮试者需用生理盐水作对照。 13、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液的浓度?

答:国目前推荐的浓度为300~500 μg/mL,注射量为0.1mL。皮试液的制备:由该头孢菌素(同批号)配制,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临床多使用 500μg/ml),取皮试液 0.1ml做皮试。 14、青霉素类抗菌药皮试液的浓度?

答:除苯唑西林钠、氨苄西林钠、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外,青霉素类抗菌药均可用青霉素G钠溶于0.9% 氯化钠注射液中,以无菌操作配成浓度为500u/1ml皮试液。皮试时,臂屈侧腕关节上约6.6cm处皮注射0.1ml,等待20分钟观

. 可修编.

. -

察结果。

15、药学人员在发药时,如收到需要做皮试的药物处方时,该如何处理?

答:收到需要皮试而未做皮试或无免皮试说明的处方时,应拒绝发药,否则出了问题,药师负主要责任。

16、其它β-酰胺类抗菌药(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类、氧头孢烯类)是否均需要做皮试?答:(1)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用前必须皮试的,应按说明书执行。说明书中无要求的,皮试不列为常规。对于仅出现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或过敏体质者必须使用时,用药前宜做该药皮试。

(2)特殊药品:如注射用帕尼培南/倍他米隆(克倍宁)、头孢米诺钠、头孢美唑、拉氧头孢使用前应按说明书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3)皮试液的制备:用拟用药配皮试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为稀释液,参考浓度为300μg/mL~500μg/mL,取0.1mL 做皮试。 (4)单酰胺环类抗生素(氨曲南)注射给药前不必皮试,但对本药和头孢他啶过敏者禁用。 17、除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外,其他类需做皮试的药物该如何处理?

答:按说明书要求做,或参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的皮试方法进行操作。 18、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否均一样?

答:同一皮试液的皮肤过敏性试验,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过敏性试验是结果均一致。

五、各类易过敏药的皮试试验

. 可修编.

. - 常用试敏药品操作规程表 药品名称 青霉素G 试敏液的要求及配制 试敏方法及判断 过敏反应的处理 备注 1、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后,须重新作皮试验。 2、试验液需现配现用(以下各项药也应如此) 将青霉素钠试敏液配制成500∪/ml,皮试试敏方法(一)1、取75%酒精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必敏剂量50∪。步骤如下: 消 毒前臂屈侧腕关节上约须就地抢救,立即皮下1、将青霉素钠盐以生理盐水配制成为含6.6cm处皮肤。2、抽取皮试液注射0.1%盐酸肾上腺20万∪/ml青霉素溶液(80万/∪瓶,注入0.1/ml(含青霉素50u),作皮素0.5~1 ml,必要时以4ml生理盐水即成)。 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2、取20万∪/ml溶液0.1ml加生理盐水至0.02-0.03 ml) 化钠注射液稀释作静脉1ml,成为2万∪/ml溶液。 3、观察20分钟后如局部出现红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3、取2万∪/ml溶液0.1ml,加生理盐水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至1ml,成为2000∪/ml溶液。 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 对可心跳停止者,肾上腺素4、取2000∪/ml溶液0.25ml,加生理盐水疑阳性者,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可作心注射。同时静脉至1ml,即成含500∪/ml的青霉素皮试液。 水 作对照试验。 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 注意:每次配制时,均需将试液混合均匀,(二)快速仪器实验法1、将青激素,并补充血容量;以下各项药均需如此。 霉素皮试液(皮试液浓度为1血压持久不升者给予多万∪/ml)和生理盐水各约1ml巴胺等血管活性药。有滴入导入小盘,2、将导入小盘呼吸困难者予以氧气吸紧裹于前臂屈侧腕关节上约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6.6cm皮肤处,3、药物导入完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成后5分钟,仪器到时自动报管切开。 警,4、药物导入完成后5分钟观察结果,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 将氨苄西林钠试敏液配制成300ug/ml,皮皮注射0.1 ml(含30 ug),试敏试敏剂量30ug。 方法及判断同青霉素 G 取1克原装药品,加2.8ml生理盐水至3.3ml,则为303mg/ml; 处理同青霉素G 氨苄西林钠 近年来大量出现非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该药用药后药疹出现太多,所以必须用本药试敏液,而不用青霉素G试敏液代替。 . 可修编.

. - 第一次从上液中抽0.1ml,加0.9ml生理盐水 ,则为30.3mg/ml; 第二次从第一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3003ug/ml; 第三次从第二次1ml中抽0.1ml,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300ug/ml。 苯唑西林钠 将苯唑西林钠试敏液配制成294 ug/ml皮注射29 ug,试敏方法及判断溶液。皮试敏液剂量29 ug. 同青霉素 G 1、取0.5g原装药品,加3ml生理盐水至3.4ml,则为147mg/ml. 2、第一次从上液中抽0.2 ml加0.8 ml的生理盐水,则为29.4mg/ml. 3、第二次从第一次1 ml抽0.1ml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2940 ug/ml. 4、第三次从第二次1 ml抽0.1ml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294 ug/ml. 将东元安奇试敏液配制成300ug/ml,皮试敏剂量30 ug. 1、取0.6g原装药品,加1.8ml生理盐水至2ml,则为300mg/ml; 2、第一次从上液中抽0.1,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30mg/ml; 3、第二次从第一次1ml抽0.1,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3000ug/ml; 4、第三次从第二次1ml中抽0.1,加0.9ml生理盐水。则为300 ug/ml; 试敏方法及判断同青霉素G 处理同青霉素G 东元安奇(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 处理同青霉素G 头孢菌素类 (先锋霉素类) 将头孢菌素类试敏液配制成500 ug/ml,皮皮试验参照青霉素类的试验方 试 敏剂量50ug。 法,抽取 0.1 ml(含50 ug)做取0.5g原装药品,加2ml生理盐水,则为皮注射,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做空 250mg/ml ; 白对照试验。 处理同青霉素G 1、在应用头孢菌素时,不能用同青霉素钠的皮肤过敏试验代替,而应用该头孢菌素本身做皮肤过敏试验。 . 可修编.

. - 头孢唑啉钠 水 头孢唑肟钠 头头孢孢拉匹丁 第一次从上液中抽0.2ml,加0.8ml生理盐 ,则为50mg/ml; 1 、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第二次从第一次1ml中抽0.1ml,加0.9ml 生 理盐水,则为5000ug/ml; 2 、实验结果判断标准同青霉素第三次从第二次1ml中抽0.1ml,加0.9ml类。 生理盐水,则为 500ug/ml。 2、头孢菌类药物的皮试药液浓度为250ug/ml(用一滴),用于皮肤划痕试验;皮试药液浓度为500 ug/ml(用0.05-1 ml),用于皮试验。3、皮试液在夏季冰箱冷藏保存1天,其余季节室温保存1天。 罗 头孢孟多酯钠 头孢呋辛钠 头孢替唑钠 头孢曲松钠 头孢硫脒 头孢吡肟钠 头孢替安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链霉素 要求链霉素试敏液配制成2500u/ml,皮剂1、试敏方法取配好的试敏液试敏量250u. 0.1ml (含250u),做皮注射(试1、取1g(100万u)的链霉素加3.5ml的生敏部位同青霉素G),20分钟后理盐水,使溶液为4ml,每1ml含0.25g(25观察结果; 2、1、轻微过敏反应:可静首次用药或治疗终止后再用药,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均需做过敏试验。 化钙2、高危过敏反应:处理可参照青霉素G . 可修编.

. - 万u);2、从第一次4ml溶液中,取0.1ml,皮试验结果的判断,同青霉素加0.9ml生理盐水,使每1ml含2.5万u;G。 3、从第二次1ml中,取0.1ml,加0.9ml生理盐水,使成为每1ml含2500u试敏液。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 要求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试敏液配制成1、试敏方法取配好的试敏液处理同青霉素G 150U/ml,皮试敏剂量15u。 0.1ml (含15u),做皮注射(试从每支1ml(1500u)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敏部位同青霉素G),20分钟后药液中取0.1ml,加0.9ml的生理盐水或缓观察结果; 2、皮试验结果的判冲剂至1ml,每1ml含150u的试敏液。 断,①阴性:局部无红肿。②阳性:皮丘红肿,硬节>1.5cm,红晕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皆为阳性。如果试敏判断不能肯定, 在另一前臂侧注射0.1ml生理盐水作对照试验。 浓度:(1)划痕法7.5mg/ml (2)皮注射法1、皮注射法:注入量0.03~处理同青霉素G 0.03mg/ml (3)点眼法5mg/ml 0.05ml ,20分钟后观察注射部位,如出现红晕或红肿,且直径大于1cm为阳性反应,禁止应用。 2、划痕法:取细胞色素C注射液一滴,滴于前臂侧,用针尖划痕,观察20分钟。 3、点眼法:取细胞色素C药液5mg/ml,滴于眼结膜囊,观察20分钟。 要求注射用胸腺素试敏液配制成0.1mg/ml。从每支含4mg胸腺素中,加入4ml生理盐水,为每ml含1mg,从中取0.1ml,加0.9ml的生理盐水,即为试敏液。 试敏方法:取配好的试敏液,皮处理同青霉素G 注射0.1ml,30分钟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局部丘疹扩大或红晕明显。直径>1cm及有伪足者,为阳性。 1、首次须做过敏试验。2、如果试敏阳性,但又必须注射者,可每隔20分钟一次做脱敏注敏,如发现病人有全身反应,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及时处理. 细胞色素C 治疗结束后再需用本品,必须重新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 胸腺素(肽) 同链霉素 . 可修编.

. - 碘化物造影剂 1、皮注射试敏液的配制:取碘造影剂30%凡做碘造影,在用药前1-2日均泛影葡胺0.1 ml,为皮注射试敏液。 需做碘过敏试验:1、口服试敏2、静脉注射试敏液的配制:取取碘造影法:口服5%-10%碘化钾(钠)剂30%泛影葡胺1ml为静脉注射试敏液 连续2-3日;每日三次,每次5ml,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如有口麻、头晕、心悸、恶心、呕吐、荨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2、皮注射试敏法,用0.1 ml碘造影剂,皮注射,20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如局部红肿、硬块、直径超过1cm,为阳性。3、静脉注射试敏法:用30%泛影葡胺1ml静脉缓推,5-10分钟后观察结果.结果判断:如有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有所改变,为阳性。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00∪/ml 取皮试液0.1(40∪)注入前臂掌侧前1/3的皮,判断同青霉素G。 皮试验:取皮试液0.02ml注入前臂掌侧前1/3的皮,5分钟出现具有伪足的疹块,持续20-30分钟,并有痒感,为阳性,禁用本品。 皮注射0.1ml,15分钟后观察结果,如局部注射丘疹直径小于1cm者为阴性可用。 1、皮试验:用1ml注射器4-5号针头,将OT0.1ml注入前臂掌1.少数病人作过敏试验为阴性,但到全量注射碘造影剂时,有出现过敏反应,应在注射前需备好急救药品和设备。 2.如出现过敏反应,可参考青霉素过敏的处理,采取对症急救。 为慎重起见,在未做静脉注射试验前,应先做皮试验,如皮试验为阴性,再做静脉试验,如果静脉试验为阴性,再做全量静脉给药。 α-糜蛋白酶 如引起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治疗。处理同青霉素G。 如发现过敏,应立即停药,应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织胺类药治疗。 用药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处理参照青霉素G。 1、本品肌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并禁止静脉注射。2、本品水溶液极不稳定,必须临用前以注射用水现配 1、有时局部出现一过性红斑,是由于血管扩所引起,并非阳性反应。2、不可做静脉注射。3、本品宜临用时配制。 本品溶解后应该立即使用 玻璃酸酶 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 降纤酶 结核菌素 本品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 纯结核菌素0.5ml,加生理盐水4.5ml为第一号溶液,其稀释度为1:10,依次配制第用1:100稀释液开始注射,如呈阴性以1:1000注射,如仍呈阴性, . 可修编.

. - 二、三、四号溶液,其稀释度分别为1:100; 侧前1/3的皮。72小时后观察注1:1000;1:10000 射部位无硬结或硬结直径小于5mm为阴性。阳性:不发红且硬结直径大于或等于5mm为(+);5-9mm为(++);10-19mm为(+++);大于或等于20mm(儿童大于或等于15mm)为(++++);如果直径小于20mm,但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均匀(++++)。2、划痕试验:将浓结核菌素1滴涂于前臂侧表皮,用针刺破表皮,并距离涂试液的3-4cm处同样刺破一处,72小时涂试液处红肿则为阳性反应。 再以1:10000注射,仍为阴性,方可判断为阴性。 绒促性素 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00∪/ml 皮试验:取皮试液0.2ml注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本品应配置后限4天使用 入前臂掌侧前1/3的皮,观过敏反应,应立即停察2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可止用药,处理方法参用 照青霉素G或根据反应症状做进一步急救 维生素B1注射液 抗蛇毒血清注射用注射用水将本品10倍稀释液为皮试液 取本品0.1ml加氯化钠溶液1.9ml即为皮试液 0.1ml作皮注射观察15分钟后无明显反应者可用。 在前臂掌侧皮注射0.1ml,以20~30分钟判定结果。可疑阳 . 可修编.

. - 剂

性者,预先注射扑尔敏10mg(儿童酌减),15分钟后再注射本品。判定结果与青霉素一致。 六、影响皮试试验的各种因素及皮试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皮试液配制时应注意的问题:在 1 m1 针筒稀释药液时要考虑到针头与乳头的容量, 应除去这部分的容量; 如稀释100 倍时,宜直接加入10 m1液体中, 以减少稀释次数;每次配制时一定要混匀。

2、传统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方法的改进:常规消毒后抽吸0. 9%氯化钠( 10 ml/支) 4 ml 加入青霉素 80 万U 使之溶化, 浓度为 20 万 U / ml;再取 0. 25 ml ( 5 万U ) 加入 0. 9%氯化钠100 ml,则青霉素浓度为500 U/ ml,即 50 U / 0. 1ml,即配制成与传统方法一致浓度的皮试液。此法简便、省时,在有效时间可同时供多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及药物的浪费。

3、皮试前皮肤消毒方法的改进:长期以来, 主要以75%酒精用于皮肤消毒, 但由于个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各异,尤其是儿童皮肤娇嫩,用75%酒精后皮肤会发红, 影响结果观察, 给判断带来困难,假阳性率较高。为减少消毒剂对皮试结果的影响,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据报道,0. 5%碘伏、酸性氧化电位水、聚维酮碘作为皮肤消毒剂, 其假阳性率明显低于75%酒精。 4、缓解疼痛的方法:(1)采用4 号半针头, 于腕横纹皮纹平行进针(横向进针) ,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选用 4号半头皮针,针头较小, 贴紧皮肤 5 度角进针,进针角度小而快, 痛感小; 将注射点选择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 该部位尺神经和桡神经末梢分布少,相对传统注射法痛感相对减轻; 注射时采用与腕横纹平行进针法, 机械损伤小, 推注药液时无阻力,避免了垂直进针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损伤而造成的撕裂样疼痛。(2)还可通过局部冰敷可减轻局部皮肤表面温度,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

. 可修编.

. -

使痛阈减低,达到减轻皮试疼痛的目的。 5、皮试结果判定的影响因素: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1)年龄、性别的影响 根据文献统计结果, 出现假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最小,且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越小, 皮肤越嫩, 女性皮肤比男性皮肤细嫩。白嫩的皮肤对消毒剂、药物刺激敏感, 因此皮试后局部组织毛细血管扩, 通透性增加, 出现红晕, 皮丘增大。(2)患者所患疾病对皮试结果的影响 高热期患者,皮肤血管扩,血流速度加快,皮肤潮红,与皮丘边缘相连处, 难于辨别皮丘周围红晕大小;患有真菌感染时, 因青霉素与真菌有共同抗原, 真菌患者对青霉素有潜在性过敏,可引起交叉过敏反应、皮试阳性可能性大。(3)患者心理因素当皮丘可疑,在询问患者全身情况时要注意患者心理因素的作用会使阳性率大大提高。询问时注意使患者放松,消除紧情绪, 尤其是女患者。询问应用非诱导方式,即不按阳性主诉围逐一询问。而是强调询问用药前后全身有什么异样感觉。(4)消毒剂乙醇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以及有些人对乙醇过敏, 两者都可使皮肤血管扩, 出现红晕和皮丘增大。(5)时间据报道下午青霉素皮试患者假阳性反应明显多于上午。可能与下午气温及人体体温较上午高, 皮肤血管扩相对明显; 其次人体下午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免疫反应相对活跃有关。(6)皮试液的影响因素 (6.1)皮试液配制过久:如青霉素 G 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重排而成为青霉烯酸,后者和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这些都是致敏物质, 易引起过敏反应。( 6.2)皮试液配制不标准:皮试液配制浓度过高加之注射皮丘不标准,注入药液过量易出现假阳性。( 6.3) 皮试液温度:既往皮试时的常规做法是从冰箱取出即给患者进行皮试,这可使皮试阳性率增加。主要是皮肤冷觉感受器对寒冷刺激较敏感,冷刺激可使毛细血管收缩, 抑制细胞活动, 使局部的敏感性降低所致。若将皮试液在室温

. 可修编.

. -

下放置 5min 后再使用就可避免假阳性的发生。

(二) 假阴性影响因素:(1)药物影响皮试前使用过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类药物都会抑制免疫反应。故皮试前应详细问询患者最近用药情况,避免因用此类药而造成的假阴性反应。(2)免疫因素老年患者免疫功能减退, 皮试后出现阳性反应的几率也降低, 故出现假阴性反应率也增高。(3)皮肤水肿患者因心、肝、肺等疾病引起全身性皮肤水肿时,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体液渗入皮下,进行皮试时, 针头难于准确刺入皮,加之水肿液对皮试液的稀释等原因,往往注入药液后皮丘很快消失, 给判定结果造成困难。(4)其他 机体处于高度抑制( 如昏迷、麻醉等)或高度应激(如疼痛、创伤等)状态下,观察结果易出现假阴性反应;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为迟发相反应, 而观察为速发相结果( 20 min) ,也容易出现假阴性反应。

七、名词解释:

过敏反应有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症状出现的早晚与用药用量无关,轻重与用药剂量无关。但一般第一次轻,如再次使用,则越来越重。

1.即刻反应也称速发反应,当接触过敏性药物时可立即出现反应。一般在10分钟左右出现,20~30分钟表现得最明显,如反应较轻,可在1~3小时症状消失。常见的表现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肠炎、过敏性鼻炎,甚至过敏性休克。

2.迟缓反应也称迟发反应,多在36小时后出现症状,以皮肤表现为主,也可出现休克反应。

. 可修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