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提升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刍议

来源:好土汽车网
教育理论研究

提升本科专业办学质量刍议

解成駿张志信徐怀春

(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云南文山

663000)

摘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一

方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当代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关系到学校 的生存发展,是高等院校办学的源泉、归属。结合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整改,强化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学校的 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 索,办出有特色。

关键词:专业办学人才培养应用化课程建设精品化2017年,文山学院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 专家组的检査,专家组经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考察,形成了 《关于文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考察意见》,对学校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开出了药方”。专家组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是:“以评促建成缋”比较突 出;学校办学定位准确,发展思路明确;服务地方意识强烈; 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 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四个促进”的效果比较显 著。虽然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特色培育的方向的选 择很好,但一定要加强内涵建设,加快转型步伐和结构调 整,通过整改,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 展思路,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保基础、强核心,重 能力、拓应用”课程体系,强化教师培养,建立完善提升本科 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加大投资力度,建立完善校内外实习 实训平台。借力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整改,强化本科教育教 学工作,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是学校的中 心工作。

一、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地方本科院校升格,如何做强、做大?本科教学质量关 系到育人的根本。教育是有阶级性的,人才培养必须为统治 阶级服务。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吃中国饭,说中国 话,办中国事。在中国办髙等院校,培养中国人,一定要“追求 真理,崇尚科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党和人民满意的 大学,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服务一方经济、社会发 展,造福一方百姓是当代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的根本”[1H2]。不 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办学目标不同,办学不能“一刀 切”,作为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应该立足本地、 服务本地、面向全省、辐射全国。

二、 明确人才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怎样的人才?这是地方新晋本科院校必须明确的 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较好地服务本地

相关行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如,文山学院化学与工程学院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确定为“立足文山,面向云南, 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 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稀有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 属矿物等加工、工程设计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够在 矿物加工领域内从事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相关研究等方 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培养确定为“立足文山,面向云南,培养适应食品及农产品 加工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办学实践表明,“服务地方,应 用为主”的人才培养是可行的。

怎样培养?坚持“专业与产业的融通,课程与岗位对接” 行之有效[3H4]。2014化学与工程学院获批教育厅转型发展试 点“矿冶化工专业群”建设项目,2015化学专业获批云南省 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一化学转型试点项 目,抓住改革机遇,矿物加工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等 专业不断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优化“专业基础、核 心、职业能力形成、发展”的课程体系,“保基础、强核心、增应 用”,校企共建平台、订单等多元化培养学生,双师型师资比 例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学生 就业、创新创业初步形成多元化,毕业生实现了“下得去,留 得住,会工作”的培养目标。特别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加大 设备投入力度,对照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选矿车间 的生产状况,完善重选矿、浮选矿、磁选矿、碎矿磨矿等校内 实验室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的融通,课程与岗位对接,工 学交替,提高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彰显专业教育的 “应用性、针对性、实用性”。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产、学、 研三对接”,构建满足行业专门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以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提高学生从事相关行 业的能力。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职业实践”三个层次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际生产环节嵌入实践教学中,提高 学生的职业能力。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办学实行与云南华 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文山铝业、马关锌业公司等矿物加工

-104 -

2019年第伽(总第822期)大教

t _

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聘请企业 髙级工程师4人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及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内容90%以上来自生产,真题真做,提高学生 的岗位职业能力,学生实习、实训就完成就业培训。

特色是生命力。办学就是要有特色。文山学院化学与工 程学院按照“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 应用、注重创新,体现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就业、创新创业”,依托文山 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三七”为主的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教育、文化、民生的发展办好化学专业, 受到了社会的肯定。近三年,学生初次就业率87.5%,年终为 98.5%,用人单位满意度95.66%,绝大多数已经成了文山州 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而且为医药、食品、矿物加工和冶金 行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

三、 强化科研驱动,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强化科研驱动,提高创新应用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如 文山州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 地584处,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39处,虽有云南省重 点建设的30个工业园区1400多个从事金属矿的釆、选、冶的 企业,文山州启动建设的马塘工业园区有80多个从事金属 矿的采、选、冶的企业,但文山州矿产资源开发率仅在10%。 教师紧紧围绕文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展应用研究,申报了 《细菌浸出伴生氧化铜矿回收实验研究》等省厅研究项目6 项,《云南华联锌铟公司细粒锡石回收选矿新工艺研究》等 校级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EI 收录1篇,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中完成毕业设计,质量得到 提高。

四、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考虑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前提 下,加大教师尤其是髙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强化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髙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争取地方 政府的支持,加大办学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继续 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学校要系统地从质量标准确立、 质量管理、条件保障、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制度建立、信 息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进一步强化髙等教育办学探索。在进一步加强和地方 政府、企业、行业联系的同时,加强和国内外高校的联系与 合作,采取学习、借鉴、合作的办学的战略,广泛吸纳国内外 先进的办学理念,并结合文山学院实际,形成发展模式,为 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五、 课程建设精品化,提高教学质量

要完成人才培养,首先定位合理,其次课程体系完善, 课程建设精品化。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需求,化学专业 课程设置模块化,由“专业基础、核心课程、职业能力形成、职 业能力发展”构成。其中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有无机化学、有 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职业能 力形成、发展课程有化学教学论及实验、化工原理、精细化 工、波谱分析、化工安全工程、药物分析、化学专业英语、食品 化学、分离与富集技术等;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中“无机化学 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及实验”

“物理化学及其实验”等四大课程均为精品课程且由高职称 教师承担、把关,凸显核心课程,强化实验,确保教育教学质 量,完成人才培养要求。

六、探索高等教育办学规律,提升办学质量提质转型永远在路上。

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

切,强化学科专业群建设,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 位,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服务区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 一定要办出“地方”特色,切记“求全、求大”[4]。文山学院办学 一定要突出服务“地方发展”“三七”“民族文化”“特色旅游” 等支柱产业,创新设置“大三七学院”“理科学院”“工程学院” “师范学院”“民族艺术学院”等认真调整院系;重构优势专业 群,设置三七大健康专业群、师范专业群、民族文化、旅游专 业群、应用工程技术专业群等,强化办学,提质转型发展。进 一步探索办学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既能更好地服务产业、 行业、企业,又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文山学院与“文山金 七药业”“中澳生态园”等创建产教融合发展平台,解决了学 生实习实训、就业的问题,同时科研通过学校科研成果尽快 转化生产力促进企业科研开发水平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 动力,企业与学校都有利。

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教学建 设和教学改革始终没有尽头;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 胜利召开、中国经济升级转型和云南生态发展一带一路” 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时代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办好 人民满意的文山学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校继续全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 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强化整改工作,把本科教 学质量提升放在首位,认真践行“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的办学理念明德笃行”的校训,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文 山学院精神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的文山西畴精神, 借助即将开展的专业评估建设工作的开展,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尽快把文山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培训大 学,为文山乃至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 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2] [3] [4]

张世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 程光旭.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 王旭东.地方应用型高校要创新社会服务模式[N]. 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9-11.教育[N].光明日报,2018-7-30.中国教育报,201^09-15(9).[J].职教论坛,2015(04) :35-38.

基金支持:

1*2014年云南教育厅转型发展试点“矿冶化工专业群”建 设项目

22015年云南省高等院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 目一化学转型试点项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