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面预算管理解决方案

来源:好土汽车网
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是在以上预算基础上,结合公司的各项财务政策,编制财务收支预算,最终形成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 1.2.2.预算审批 1.2.2.1.初步审核

各责任中心所报预算草案间的数据勾稽关系和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预算草案是否与上级下达的预算目标保持一致;预算草案是否与年度工作计划报告书相符合。 1.2.2.2.预算批复

主要是看预算是否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符,是否与预算目标一致,是否贯彻了预算编制的各项原则,并给出上级单位批复意见及批复数值。 1.2.3. 预算调整 1.2.3.1.预算调整目标

通过预算调整,使预算目标始终与经营目标相同,从而确保预算能够正常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企业在激烈变化和竞争的环境中,仍能使用预算作为决策的依据;使预算考核具有正确的衡量依据和标准,确保预算考核的连续性;使上下级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充分沟通,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1.2.3.2.预算调整原则及分类

由于出现预算调整因素,致使预算与实际发生较大偏差,而由预算执行单位根据环境或政策变化,以及预算分析等资料提出预算调整申请,经过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后,对预算目标进行修订甚至变更,从而对预算总额或预算内部项目进行调整。预算调整必须建立在预算分析的基础上,一般地,在通过预算分析执行报告已经发现预算偏离实际的程度较高,对偏离趋势进行分析后,才能进行调整。

预算调整分为两类:预算整体调整、预算局部调整。

预算整体调整:由于企业体制改革、业务经营范围变更、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对经营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从整体上调整企业经营目标,从而使预算目标发生整体性变化,需要对预算总额进行调整。

预算局部调整:由于内部管理变动,造成部分预算执行单位的管理工作发生变动,例如省公司各部门或各市级公司之间、市公司各部门之间或各区县级公司之间的管理关系变动等,从而在预算总目标和预算总额都不变的情况下,部分预算执行单位的经营目标发生变动,需要调整该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目标,在预算项目之间进行调整的因素。

预算调整要分级调整,哪级发生预算调整事项,只在本级进行预算调整,其上级预算一般不进行调整。 1.2.3.3.预算调整申请的内容

预算调整申请采用预算调整申请报告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有:预算调整部门、项目名称、项目类别、调整原因、调整金额等项目,并详细列明需要调整的金额。 1、预算调整部门:指提出预算调整,并对预算调整负有责任的预算执行部门。 2、预算调整项目名称和项目类别:指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相关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以及相关的考核指标。

3、预算调整金额:指对需要进行预算调整的项目的金额。

4、预算调整原因:指引起预算调整的预算目标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包括预算目标整体变更的原因和预算目标局部变更的原因。 1.2.3.4.预算调整程序 1、预算调整申请

2、预算调整的审核与审批 3、预算调整的执行 4、预算调整的备案 1.2.4.预算执行

预算执行控制与帐务系统紧密结合,在执行过程中确认这一项目是否是本责任中心预算内的项目,其活动和价值额是否与已批准的预算或工作计划报告相符。 预算内事项的申请书包括申请执行预算内事项的活动和金额、该事项在预算书和工作计划报告书中的相应编号或类别名称、该活动预计进行的时间以及提出申请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经办部门或经办人等内容。

预算外事项的申请书则需要经过其他各种审批程序,最后提交预算管理部门,如获批准则进入预算执行、考核、分析等范围。

1.2.5.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由预算执行部门和预算管理办公室对预算进行分析,发现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追述原因,分析预算目标与实际执行的偏差,使经营管理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纠正不利偏差,从而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达到加强预算管理的目的。 1.2.5.1.分析目的

了解预算执行中的差异,为预算考核提供依据,并作为考核与奖惩的基础;了解预算与战略的配合程度,为预算调整提供分析资料等依据,从而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作用和战略价值;为下期编制预算,积累经验,使预算的编制和基于预算的管理更加成熟,使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从而保持和提高预算管理的权威性。 1.2.5.2.分析内容

1、差异性分析:定期监测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的比较,提供差异性分析,为预警提供依据。

2、一致性分析: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长期目标及基本目标的一致性。 3、例外事项分析:分析由于例外事项引起的对整体预算目标的影响情况。 4、差错分析:分析由于目标分别理解不一致而造成的填报错误内容。 5、进度分析:对各项预算目标的进度进行分析,为考核工作提供依据。 6、各专业内部分析。 1.2.5.3.分析方法 1、因素分析法

由于预算差异是受企业内外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因此,在分析预算差异的影响因素时,要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预算执行的影响程度,抓住主要矛盾,再进行逐步追踪,找出最终问题所在。

业务收入的差异可能有销售单价和销售业务量两方面原因造成,因此,在预算分析时,应一分为二地来分析判断,追踪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从而纠正偏差。在对收入分析完业务量和单价的差异影响之后,可使用同样的方法,对销售业务量可以分为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成本的差异影响分析。

2、敏感性分析法

在进行预算分析的时候,要考虑事件影响预算执行的敏感程度,可能某一事件的较小变动,将会影响到其他预算的大幅度变动。 3、比较分析法

将预算执行的差异与一些“标杆”进行比较,可以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如差异最小水平;也可以进行行业的横向比较,如同期本行业的最佳、平均水平等。通过比较,对照本期与“标杆”有哪些不同影响因素,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1.2.6.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目标以主要财务指标为核心目标,兼顾服务、运营、创新与发展等方面的目标;考核的对象是参与预算的各责任中心。

预算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侧重于对量化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和预算管理行为的考核;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除考核其量化预算指标和预算管理行为外,还应适当考核其工作计划报告书中所涉及的工作的完成情况。

预算考核主要应侧重于对预算自身的考核,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和对预算管理情况的考核。前者是考核预算所涉及的事项及计划报告书的完成情况,后者是考核各责任中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控制、预算调整、例外事项的申请、执行行为的及时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两者在预算考核中所占的权重由各级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企业情况确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