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东湖听涛风景区导游词

来源:好土汽车网
东湖听涛风景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热情友好的武汉人民欢迎各位的远道而来,我是各位武汉之行的导游,我姓谷,各位可以叫我小谷或谷导,很高兴能成为各位的导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二十多年,车技娴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需要,请您及时提出,我将竭尽全力为您服务,预祝各位旅途愉快,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先带大家前往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而现在,武汉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东湖绿道,串联起东湖沿线,让东湖成为城市的“绿心”,打造世界级名湖典范。目前东湖绿道已建成总长为101.98公里,是国内最长5A级景区城市环湖绿道。

我们今天参观的东湖听涛风景区,它属于东湖风景区的西北堤岸线景区,景区以秀丽的江南风光和源远流长的屈子文化而闻名。景区内岬湾交错、树种繁多,内堤路将多个半岛相连在一起,亭阁相望,岸线绵长,四季花开,美不胜收。东湖听涛景区还有东湖风景区的前身“海光农圃”遗址,有完整地展现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生平事迹和雕像的屈原纪念馆,有郭沫若题名的行吟阁,还有毛泽东三次会见金日成的长天楼。

同时,听涛景区也是东湖绿道七大主题之一的听涛道。景区内,以现有沿湖路为基础进行改造,连接梨园、东湖老大门、省博物馆等景点,长9.02公里,塑

造“一景一园、听涛赏梨”景观,重点展现楚文化特色与绿道的交融,塑造最具楚韵绿道。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看一看吧,现在我们就一起下车去感受东湖的魅力,感受东湖的博大,感受东湖的味道吧!

我们现在经过的是苍柏园。苍柏园占地六十余亩。苍柏园由碑坊、纪念铜像、纪念室、纪念林组成。

这里原为周苍柏先生创建的“海光农圃”的一部分。为了纪念东湖风景区的开拓者、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周苍柏先生以及他为东湖风景区建设作出的不朽贡献,东湖风景区斥资修复,2008年国庆期间与游客见面。

周苍柏先生祖籍江西乐平,周家19世纪70年代后迁江夏(今武昌)。周苍柏1888年出生于武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后赴美国自费留学,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银行系。他回国后曾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副行长、行长、湖北省银行总经理。1931年后,他又担任了湖北省救灾委员会副主席,全力以赴为灾区农民解决救灾资金和粮食。抗日战争胜利后,周苍柏先生出任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署长。因此周苍柏先生又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20世纪初期的东湖并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湖的周边全是荒山孤冢,山路崎岖,蒿草蓬生。周苍柏看到很多市民沉溺于鸦片烟、赌博之中,没有正当的消遣娱乐场所,于是他立志为武汉市民建设一个健康的户外活动场地。

从1929年起,周苍柏运用自己有限的财力,开始在东湖边购置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荒地,作为办农圃的基地,待其小有规模后命名为“海光农圃”,由他父亲周韵宣题写“海光农圃”四个大字,我们待会儿可以看到这个碑坊。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期间,日军占领“海光农圃”。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光农圃”重新交还给了它的主人周苍柏。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周苍柏夫妇从上海回到了武汉,决定把‘海光农圃’无偿献给国家,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准,作为民族资本经济接收,更名为“东湖公园”。这便是东湖风景区的前身,而苍柏先生更是被誉为“东湖之父”。

这里是听涛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行吟阁。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四面环水,南北分别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建于1954年,阁名由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题写。

行吟阁的名字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层层飞檐,上履翠瓦,四壁墩垛,古色古香,内立红色圆柱,旋梯可逐层上达,二、三层设有窗口,可供游人眺望。

阁前立有屈原的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通高6.8米。屈原端庄凝重,清瘦飘逸,翘首向天,举步欲行,仿佛正在漫步湖滨,高诵《天问》。在他的眉宇间我们仍可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忧虑,为楚王而忧,为楚国而虑。

行吟阁里展出的有屈原那个时期的虎架凤鼓、钟馨。墙壁上有记述屈原生平的文字和作品选段。行吟阁外松柏参天,南北场园开阔,花团锦簇,是游人休憩赏玩的好地方。

两千多年前,武汉一带属于楚地,今天在东湖风景区范围内,有不少关于楚国遗迹的传说和记载。与爱国诗人屈原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屈原到过今天的武汉,屈原的一生是伟大而坎坷的,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楚辞”的创造者,被誉为“东方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生活的时期是我国战国中、晚期楚怀襄王时代,处在战国列强兼并最为激烈的时期。他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并敢于直谏,因此得罪了宫廷权贵,而楚怀王昏庸无能,疏才士而近小人,在奸臣的挑拨下,将一心爱国的屈原放逐,并把屈原由官居左徒贬为三闾大夫。这个时期是楚国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屈原报国无门,在流放过程中,创作出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他的《离骚》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屈原的一生有三部曲:出生在秭归、去世地在湖南汨罗江,而武汉东湖是他曾经流放经过的地方。这是有证可查的。在《九章.涉江》中有这样一句“乘鄂渚而返故兮,矣秋冬之绪风”,而在《九章.哀郢》中还有一句“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句中的“大坟”就是现在的龟山,“渚”是水中的小岛,而龟山附近的“鄂渚”,相传为东湖之中的小岛。事实上屈原在流放途中,不仅途经此地,而且还留连反顾了一番。

1979年,叶剑英元帅视察东湖后,题诗一首:“泽畔行吟放屈原,为伊太息有婵娟。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1953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会为纪念屈原对人类的贡献,将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各位朋友,到现在我的讲解就暂时结束了,半个小时以后,请大家到这里集合。

转眼间,我们今天愉快的东湖听涛之旅就要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如果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请多多批评指正,希望有机会还能为各位服务,愿这次东湖之行能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难忘的回忆,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