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报告

来源:好土汽车网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报告

政治1501 李玉

第一章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

观点一:“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政治差距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关,而与政治制度化程度有关。所谓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制度化程度低的政体政府力量薄弱,缺乏权威,这会导致信任的缺乏,增加社会成员的交易成本进而导致公共利益的减少。

观点二: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动乱。

原因:1、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无法满足人民的期望那么将导致社会颓丧。在大多数现代化之中的国家,现代化打倒了旧权威却没有建立新权威,流动机会的缺乏和政治制度化程度的低下导致政治动乱程度的增加。2、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20世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的中央集权、民族融合、社会动员、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社会福利等问题接踵而来,政治组织很难同时处理那么多棘手的问题。

第二章政治现代化:美国和欧洲之比较

观点一:政治现代化的三个维度:权威的合理化,结构的分离和政治参与的扩大。 观点二:美国和欧洲的政治体制有重大的区别。“美国社会天生就是现代化的,因此无需强大政府来实现社会现代化。”欧洲国家的政体权力集中,而美国的权力是分立的。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欧洲国家的社会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势力的反对力量大,因此需要集权来对抗传统势力;而美国反对现代化的力量相对弱小,所以集权程度就不高。

第三章传统政体的政治变迁。

观点一:权力如财富既可扩大又可缩小,即可集中又能分散。一个社会中的权力总量取决于该社会中相互影响关系的数量和强度。

观点二: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会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传统的多元政治抗拒现代化的专制,二是君主集权的改革造就了渴望参政的新团体,但却由于专制而缺乏参政的制度化途径。

观点三:君主制覆灭后国家走向的三种可能:寡头君主制;普力夺政体;全面革命。

第四章普力夺社会和政治衰朽

“普力夺”指政治的社会化,在这种社会里军队、商人、学生、劳工等各种社会势力都干政。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家有效政治制度的缺乏或软弱。根据政治参与的不同阶段,普力夺社会可分为寡头普力夺、激进的中产阶级普力夺和群众普力夺。

第五章革命和政治秩序。

观点一:革命是对一个社会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和神话,以及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体系、政治活动和政策,进行一场急速的、根本性的、暴烈的国内变革。革命是罕见的,是现代化特有的,是使传统社会现代化的手段。

观点二:革命包涵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意识迅速扩展,新集团被迅速动员投入政治去摧毁现存的政治制度;二是创立新的政治制度。

观点三:革命划分为两种类型:西方型和东方型。

西方型革命以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为典型,其主要特点是:1、革命的敌人是软弱的传统政体,革命发生在传统政体极为软弱或崩溃之时;2、革命开始于城市,迅速取胜之后向农村地区扩展;3、革命中斗争的双方是温和派和激进派。

东方型革命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其主要特点是:1、革命的敌人是基础狭窄的现代化政权;2、革命开始于农村,经历漫长的时间夺取城市进而获胜;3、斗争的双方是革命者和政府。

第六章、改革与政治变迁。

观点一:改革比革命更困难。

原因:第一,改革需要对保守和革命势力展开两线作战。第二,改革者要更善于控制各种社会力量,而且要善于控制改革的广度、深度和速度。第三,改革中要考虑各项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并且要保持一系列的平衡。

观点二:作者提出了有效地改革策略即战略上的“费边战术”和战术上的“闪电战术”。所谓“费边战术”即隐瞒改革的总体目标,进行渐进的、切香肠式的改革,而“闪电战术”即使全面的、迅捷的改革。

观点三:改革是革命的“催化剂”还是“替代物”完全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在革命力量处于最小和最大时期的改革会成为革命的催化剂而在革命力量处于强弱之间的改革会成为革命的替代物。

第七章、政党与政治稳定。

观点一:政党在克服君主政体的固有矛盾中、在面对普力夺政体的紊乱中都能发挥自己无可取代的作用:政党体系可以在动员社会力量参政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很好的组织,使得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并行不悖;政党可以在集中权力之后将产生的新兴社会团体吸纳到现有的政治制度中以保持政治稳定;政党可以将政治和行政分开,成为表达和集中各种利益的渠道;政党还可以弥合城乡差距。

观点三:两党制优于一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具有自身的政治逻辑;它深深根植与民意抉择的吸引力中,也根植与政治稳定的需要之中。”两党制的具体优势在于:1、不同于一党制的政党主宰社会势力和多党制的社会势力主宰政党,两党制能在社会势力和政党间维持一种更为公平的均势。2、两党制同化新的社会势力无需如多党制那样去建立政党,也不向一党制那样只能建立外围的政治组织。3、两党制能有限地使政治两极化成为制度并使之得以缓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