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参考教案1(第2课时)

来源:好土汽车网
.

第四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1课时

课题: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1.知道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教学目标

2.能对地图说出地震的分布

3.了解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点:地震形成原因、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原因、掌握地震自救的方法

教 学 设 计 一、复习提问地壳变动的表现 二、1.地震的形成 探究活动: 取一根筷子,双手分别握住两端,均匀用力使筷子弯曲,直至断裂。体会在筷子断裂时双手的感觉。 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推测岩层在巨大的 压力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地震是否有关系? 教师归纳小结: 地震产生的原因: 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地震带来的危害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地震带来的危害 建筑物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 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地面升降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可能引起海啸 最为珍贵的生命也在地震中丧失了。 3.地震带的分布 学生看图片得出结论: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备注 .

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4.地震的预防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在学校怎样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跑到空旷场地,不要回到教室去。 〔2〕在家庭怎样避震 躲在桌子底下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3)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以免摔倒; 跑到离楼房2倍远距离外的地方,避开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避震建筑 (4)震前预兆 分析诗歌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乱咬; 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 〔5〕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 三、课堂小结 作业:作业本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2课时) 8、9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

板书设计: 1.地震的形成 2.地震带来的危害 3.地震带的分布 4.地震的预防

教学反思: 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页脚下载后可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