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六年级语文质量检测(二)
一.基础积累
1. 看拼音写词语并给带点的字词注音(6.5分)
Suàn bàn tóu xián ké sòu gěng gài ( ) ( ) ( ) ( ) guǎ fù sī kōng jiàn guàn ( ) ( ) ( ) ( ) 纤 细 激 昂
Yì ( )思 利( ) 络( )不绝 游( ) 好( )恶劳 2. 用“严”组词填空(3分)
干革命工作;要有( )的要求;( )的组织;( )的态度;( )的纪律;办事要( );要( )国家机密. 3.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填成语(2分)
鲁迅是一个( )(有学问)的人;他( )(读书特别多)常常( )(速度特别快).为了读书;常常( )(忘记吃饭和休息) 四、选择题(4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苍茫的夜色 苍茫的大海 苍茫的天空 B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C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返璞归真 亭亭玉立 行色匆匆”这三个词中有两个错别字. B“刚劲 狂风怒号 含情脉脉 埋怨”中加点字都是多音字. C “饱经风霜”与“饱览群书”中的“饱”字意思一样.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你多听听、多看看;然后在做决定好不好? B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天山的无边繁华?
C他订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报刊. D“哎呀;真是漂亮极了?”小姑娘;“我特别喜欢!”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把自己的位置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垃圾扔向别人;兰兰说:“你真讲卫生呀!”兰兰是在夸他讲卫生.
B“无人不说他信了.”和“大家都说他没信.”意思相同. C“读书要读好书.”离开语言环境;可以产生两种意思.
1 / 4
D“可恶!然而……”渔夫凝重地说.句中省略号表示话语的中断. 5.判断(7分)
(1)爱憎与赠送中带点字的读音相同.( )
(2)古人对读书有个基本的要求;叫做“有物有序”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 (3)“围魏救赵 草木皆兵 釜底抽薪 金蝉脱壳”这些都成语与战争有关.( ) (4)《草船借箭》《三顾茅庐》《负荆请罪》《赤壁之战》都出自《三国演义》( )
(5)《囚歌》是叶挺在抗日战争时期写的一首诗.( ) (6)“大李杜”是指唐代诗圣李白和诗仙杜甫.( )
(7)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很多;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 )
二.句子训练(9分)
1.命运之神给他的第一个惊喜首先是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用修改符号修改) 2.勤劳而不畏艰辛的父亲给菜园换上了绿绿的新装.(缩句)
3.小刚( )在学校贪玩好耍;( )回家帮父母做事.(填关联词) 4.蚂蚁的家很窄小.(改为夸张句)
5.妈妈对我说:“我今天不空;下午爸爸去接你回家;好吗?”(改为转述句)
6.正义最终能战胜邪恶.(按要求改写句子)
A.双重否定句---------------------------------------------------------------- B反问句----------------------------------------------------------------------- 7.用“明白”的不同意思造句
A(内容、意思)清楚明白-------------------------------------------------------------------------------------- B聪明、懂道理------------------------------------------------------------------------------------------------------ 三、积累运用(13.5分)
1.如果你外出游玩来到杭州西湖;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诗句:(1分)
----------------------------------------------------------------------------------------------------------------------- 2.曹植《七步诗》中表现诗人悲愤情感的千古名句是:(1分)
----------------------------------------------------------------------------------------------------------------------- 3.每读到朱自清的《匆匆》;就不由得想起珍惜时间的名句:(1分)
-------------------------------------------------------------------------------------------------------------------
4.本期我们学了( )和( )两篇文言文;文言文中的孔子具有
2 / 4
( )的态度;这态度与他的一句名言( )相符合.(2分)
5.本期我们拜读了林清玄的《 》;认识了永不言败的《 》;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 》;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的《 》;毛泽东的演讲稿《 》;
见识了周总理《 》;感慨大年夜悲惨死去的《 》;惊叹居里夫人《 》;追溯叶永烈的《 》等文章;让我们受益匪浅.(4.5分)
6.《北京的春节》作者是( )原名( );他被誉为( ).文章以( )为经线;以( )为纬线;结构全文;介绍了北京人过节的( )和( ).(3.5分)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 )(人名)写的;被称为( );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1.5分)
8.舍本逐末的意思是( )我给它找的近义词是( ).(2分)
9.人们常用( )比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由此我想到了四字成语( )也是此意.(2分)
四.口语交际(3分)
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如果你是公交车上的乘客;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五.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你在伞里吗?
① 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
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3 / 4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我会写像“忽嗒忽嗒”这种形式的象声词( )、( )(1分)
2.我会写近义词(2分)
干脆( ) 晦暗 ( ) 颤栗( ) 向往( ) 3.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
4. 、“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女儿.(3分) 5.把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3分)
6.第四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7.你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3分)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