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重点

来源:好土汽车网


基础会计课程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三、教学环节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基础会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等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二、 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本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初步运用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会计问题。 四、 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必须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除文字教材应该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外,电视录像课应充分发挥其特长,多用一些动画、图表、字幕等手段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除督促学生阅读教材和收看电视录像课以外,应特别注意对作业的批改和讲评,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安排进行会计模拟实验。

(一)对教师的建议

1.了解现代远程教育规律,研究成人学生在职业余学习的特殊需求及困难,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

2.关注学科发展及国家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变化,及时给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

3.各地方电大辅导教师要认真研究中央电大统一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指导学生正确而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答疑解惑为重点的面授辅导。 4.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

5.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除了中央电大统一安排的形成性考核任务以外,应指导学生多做练习并进行作业讲评,有条件的地方应开展会计模拟实验。 (二)对学生的建议

1.在认真研读文字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电视看录像课、IP课件、网上辅导等各种教学媒体,积极主动有计划、有安排地开展自主学习。

2.尽可能多地参加面授辅导、网上教学活动,当面或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在课程BBS中发帖子等方式向老师提问,以获得老师的指导。

3. 尽量多参加小组学习和讨论,以达到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效果。

4.由于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习会计一定要多做练习,除了必须完成的形成性考核任务以外,还要多做一些练习题,以加深对会计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从而巩固学习效果。

5. 对于初学会计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学习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因此建议大家找机会多接触单位的会计人员,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及工作要求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多做一些模拟实验,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大纲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理解两个层次,对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电视录像课建议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文字教材内容从各章中选择若干专题进行讲解(一个专题可以是一讲也可以是多讲)。按每讲25分钟设计,可安排25-30讲。

IP课件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及需要进行安排,原则上可安排5-8学时(每学时50分钟)。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2

本课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IP课件。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即除了全面、系统地介绍本课程的内容以外,还在各章的相应部分进行教学提示和重难点问题解析,并提出思考题和各种练习题。

2.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和实物展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IP课件。由于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都是在课程开出前制作完成的,是相对固化的教学媒体。而IP课件是在课程开出以后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作业讲评等,是一种可以在网络上灵活运用的流动的媒体。

此外,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学习本课程的需求,本课程将配置一张实景拍摄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演示光盘,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自学文字教材,对于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则可收看电视录像课解决,也可以通过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包括实时教学活动和BBS讨论区中的日常答疑)解决。面授辅导课不应也不必系统讲授,而主要是在录像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和解答疑难问题,特别是作业练习的讲评和模拟实验的指导。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因此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模拟实验。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即平时作业和实验)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的基本历史,了解会计是什么,会计干什么,理解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理解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的含义及其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教学内容: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1.会计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2.会计在国外的产生和发展 3.会计国际化与未来发展趋势 二、会计的目标

1.会计的实质: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目标的概念 3.会计的具体目标

3

(1)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2)报告受托经济责任 4.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职能;控制职能 (2)会计的扩展职能 三、会计方法 1.会计核算方法

(1)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2)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

主要方法有: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2.会计其他方法

四、会计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3.会计学与财务学的关系 4.会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的概念,理解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规则,掌握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掌握会计等式的概念和具体内容。 教学内容:

一、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概述 1.会计抽象对象——资金或资本运动 2.会计具体对象——会计要素

二、反映财务状况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资产及其确认与计量 2.负债及其确认与计量 3.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与计量

三、反映经营成果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收入及其确认与计量 2.费用及其确认与计量 3.利润及其确认与计量 四、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

4

2.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公式

(1)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扩展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3.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一一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和结果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账户的含义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理解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 一、会计科目 1.会计科目的概念 2.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3.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照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2)按照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4.会计科目编号和常用会计科目表 二、账户 1.账户的含义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3.账户的基本结构 4.账户的分类 三、复式记账 1.记账方法

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数据,或者说把各种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账户称为记账。记账方法有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两种。 2.复式记账法 四、借贷记账法 1.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2.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1)记账符号 (2)账户结构 (3)记账规则 (4)试算平衡

第四章 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5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前提,以及如何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各类业务进行核算。 教学内容:

按照工业企业业务流程介绍借贷记账法在各类业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和权责发生制 二、筹资业务的核算 三、采购业务的核算 四、生产业务的核算 五、销售业务的核算

六、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 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与作用;理解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含义,了解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分类、内容和编制要求;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理解账簿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账簿的登记方法、记账规则、错账的更正方法、账簿平行登记和保管规定。 教学内容:

一、会计凭证的含义和分类 1.会计凭证的含义 2.会计凭证的作用 3.会计凭证的分类 二、原始凭证 1.原始凭证的分类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3.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4.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5.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三、记账凭证 1.记账凭证的分类 2.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3.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4.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5.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处理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1.会计凭证的传递

6

2.会计凭证的保管 五、账簿的含义和分类 1.账簿的含义 2.账簿的作用 3.账簿的分类 六、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1.账簿的基本结构 2.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3.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4.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七、记账规则 1.记账的基本规则 2.错账的更正方法 八、账簿的平行登记

1.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的意义 2.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3.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规则 九、账簿保管

第六章 期末账项调整与结账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理解调账的原理,掌握各类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了解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财产清查的组织和方法;掌握财产清查的含义和种类,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理解对账和试算平衡的含义,掌握结账业务的核算。 教学内容: 一、调账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账项调整的类型及会计处理 二、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分类 (1)财产清查的意义 (2)财产清查的分类 2.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 (1)财产清查的组织

7

(2)财产清查的方法:货币资金清查的方法;存货的盘存制度及其清查方法;债权债务清查的方法。

3.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1)货币资金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实物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3)债权债务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三、对账与结账 1.对账 2.结账

第七章 会计报表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会计报表的含义及其意义,理解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及其编制方法,了解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理。 教学内容: 一、会计报表的含义 1.会计报表的含义 2.编制会计报表的意义 3.会计报表的体系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三、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含义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原理 4.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举例 四、利润表 1.利润表的含义 2.利润表的结构 3.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4.利润表的编制举例 五、现金流量表 1.现金流量表的含义 2.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3.现金流量表编制原理 六、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8

1.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含义 2.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 3.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原理

第八章 会计工作组织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职要求与职业道德,以及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理解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及其内容;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含义与内容。 教学内容:

一、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与要求 1.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2.会计工作组织应遵循的要求 二、会计法律规范 1.会计法的制定与修订 2.会计行政法规的制定 3.会计制度的制定与修订 4.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修订 三、会计机构

1.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 2.会计机构的具体设置 3.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四、会计人员

1.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2.会计人员的权限与职责 3.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4.会计主管人员与会计机构负责人 五、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2.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3.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六、会计信息化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