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再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来源:好土汽车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再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作者:凌源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11期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在我们日常的德育工作中,问题生是不可回避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发难得管理。只要我们作有心人、心怀一颗爱心和责任心,看着问题生在自己的教育和影响下在不断地往良性发展,也会倍感心慰。 关键词:问题学生;形成;教育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不认真学习且日常行为表现较差,如焦虑、烦躁、冷漠、自卑、逆反对抗、沉溺网吧,甚至赌博成性、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非正常的心理状态的学生。他们往往令家长和老师烦恼,从而被冷落、被忽视、被抛弃、得不到正常的教育。

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一所学校办得是否能得到社会、家庭和学生的认可,首先无异于“质量”,这里说的质量不是单指应试教育育下的“分数质量”,更应看重孩子在素质教育下的“综合质量”。要使学生成长的“综合质量”得到提高,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其中不可回避地要遇到更令人头痛的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因为如果这部分同学管理不善,可能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会使我们的教育效果事倍而功半。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首先分析一下“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第一情况是产生在“残缺家庭”中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形成了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累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健全。如在班里就是有一位问题学生,上课的时候不是睡觉就是搞小动作,在同学当中,有很多人是讨厌他的,但是对他又没有办法。因为他对哪个同学都敢动武,哪个同学对他说一句,那个同学就没有好下场了。部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满意他的表现,对他提出批评,他也敢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把老师气得个半死。

第二情况是产生在“过失家庭” 中的孩子。有些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参与社会犯罪活动而被判刑的家庭。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父母的犯罪,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伤,造成了孩子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如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经常打架,欺侮小同学,一副“小流氓”样子。

第三情况是“留守孩”的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班上存在好几个, “留守孩”学生非常思念父母,希望与父母相见。而这些学生与父母相见的次数每年也才1至2次,至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第四种情况是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家庭教育形成的。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双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众多亲人的过份关爱,从小生活在蜜罐中,生活条件好了,有部分家庭对小孩子的要求少了,惯坏了孩子们的品行,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性格骄横乖张,做事懒散无纪律,不懂礼节目无尊长,懦弱不能经受困难,人际关系障碍等,很容易形成问题学生。

以上的种种因素造成了一些“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困境应是家长、社会、学校共同努力的目标。

其一,作为一个老师,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关爱他们的成长。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差异,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许多差异性,这就要求老师要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发现学生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也只有了解了这些,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问题学生的心理,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我们要努力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捕捉发现差生的闪光点,点燃他们心灵中的星星之火,星火燎原之势势必形成,并驱散消极因素的迷雾,现出他们金子般的耀眼光华。对于问题学生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对他们小小的进步,点点的成功,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会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逆反心理障碍就会得到根本的转化和矫治。

其二,作为一名老师,不应抱怨学生不懂事、不争气、不好管。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他们。应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身心发展上的问题,从人的心理上全面地审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样的欣赏和期待,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并为他们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融合到其他普通学生群体中,共同学习生活,并依靠群体合作的力量,逐步解决他们的问题。

其三,家长也要多一份耐心、宽容心和细心。在发现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呼三吼四,暴跳如雷。这时应在充分地了解情况后再做出耐心的说服教育。我校有一位陈姓学生,父亲是复员军人,性格耿直。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说不出三句话便会相互产生矛盾甚至动手,根本无法再进行。这种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其家长对孩子不是没有要求,在孩子达不到要求时便大发雷霆,批评、埋怨声不断。这样,父子间就会产生了对抗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四,学校和家庭间要产生良性互动,及时沟通孩子在学校、家庭里的表现,做到彼此心里有数,有的放矢。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古人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才也”。问题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他们最初也是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长处和积极因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和家长们要抓住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励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问题学生教育指南》作者:关文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 作者:钟启泉.上海教育出版社 [3]《问题学生诊断》作者:高影.山东文艺出版社

[4]《问题学生教育指导》作者 总主编:彭兴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音像电子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