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2011年 第1期 2月 长治医学院学报 JOURNA1 0F CHANGZHI MEDICAL Vo1.25 No.1 Feb. 2011 69 恢复快,为患者及家属所接受。但由于是一种有创 病人康复。可减少和预防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并发 症的发生。 检查,尽管脑血管造影术的技术及造影剂质量不断 提高,仍有个别接受该检查的病人出现一些并发 症。为了及时有效地诊断病情又最大限度地保障 病人的安全,因此对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进行护 理干预非常重要。术后应加强监护,掌握可能发生 的并发症的有关知识,并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 参考文献 E1]张艳红,王亚非.可控弹簧栓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护理 E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lO—l11. E2] 邓海红,来青.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并发 症的观察及护理E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6):89—90. Ea]李炎.造影剂肾病防治的进展EJ].河北医学,2003,25(2): 83—84. 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做好详细记 录,以便及早发现各种先兆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 积极配合处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促进 (收稿日期:2olo一11-11;修回日期:2010—12—1 7) 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 郭 敏 摘 要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O例。对照组给予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13服药物治疗或注射胰 岛素治疗。实验组除以上治疗外,患者接受每周2次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结果:与仅接受相应的饮食、运 动指导,口服药物治疗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相比,除以上治疗外,接受每周2次的糖尿病教育患者,血糖达 标率明显高(P<0.01)。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能使患者主动调整生活方式,接受科学合理治疗,减少治 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闰分类号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1006一(2011)01—069—03 糖尿病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 车”之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Ⅲ,我科自2009年以 治疗。 1.2 方法 来,采用患者自愿参加、免费教育、电话随诊等途 径,积极开展糖尿病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 如下。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性别,年龄,病程,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仅根据 FPG/2hPG,调整药物剂量。实验组每周参加糖尿 病教育二次,每次30 min。包括以下内容: l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为2009年至今在我 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 (54.60±12.30)岁,病程15~20 d。均除外各种 急、慢性并发症。均于空腹8~12 h后行葡萄糖耐 1.2.1 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是由遗传和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 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分为四型,即1型糖 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皮肤瘙痒 和其他症状。 量试验(oGTT),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FPG) 和oGTT 2h后血糖值(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 白(HbA。c),给予相应的饮食、运动指导,并药物 作者单位长治市中医院(046000) 1.2.2 饮食治疗方法:总量控制,定时定量,少 量多餐,食物多样,清淡易消化即高碳水化合物、低 70 长治医学院学报 1.2.5 自我监测及糖尿病足护理:每月监测:血 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饮食。一般 蔬菜1斤/天,含大量膳食纤维、维生素、多食有益; 压、体重、腰围和臀围;每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 白;每6个月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心 电图,眼科检查;糖尿病足护理:按糖尿病足护理常 规护理。 主食<2两/餐,五谷杂粮都可以吃,控制总量;水 果3两/天,低糖,适量,适时;植物油4钱/天,避免 用混油,少吃花生、核桃仁及油炸食品;蛋白质5 份/天,包括1个鸡蛋,1袋脱脂牛奶(220 mL),1 两瘦肉,1两鱼肉,1两豆干;盐6 g/a;水每天7杯 以上,有利于清除体内代谢废物。 1.2.3 运动治疗方法: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 主,如散步、慢跑、做广播操、太极拳等。坚持适量, 经常性和个体化原则。运动时间以餐后6O~9o min左右为宜。运动量的选择:应由小渐大,以能 耐受为宜;运动中心率一l70一年龄;运动频率:每 周4~6 d;每次30 min。 1.2.4 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的规范:指导患 者严格按医嘱服药或注射,切忌自行改药、停药。 1.2.6 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或因无明显症状 而不重视治疗,或因了解目前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办 法,需终身治疗,患者常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并有 一大部分患者对胰岛素疗法误认为会成瘾而有畏 惧情绪,因此,可安慰、鼓励患者,耐心讲解糖尿病 治疗原则与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 识,消除对疾病的顾虑。 1.2.7 低血糖的防治: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急救 的措施,尤其是低血糖症状出现时的救护。如出现 低血糖时立即口服糖水,之后视情况加服少量饼干 或馒头等,病情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抢救。 帮助患者和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时间和不良反应, 以及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措施。对于注射胰岛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 素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或家属注射和保存胰岛素的 方法。 2 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 ±S) 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FPG、2hPG、 病治疗效果不完全取决于医生的医疗水平及药物 HbA c、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其中对照组降低幅 度较小,血糖达标率低,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治疗后FPG、2hPG、HbA1 C 效果,更多依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进而提高糖尿 病患者的综合防治水平[3]。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主动调整生活方 式,接受科学合理治疗,减少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 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 代谢控制。并且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 主动检测血糖并有效控制和诊断管理好自己的病 下降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且血糖达标率高,与治 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1)。 3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学习掌握有关疾病防治 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 手段。糖尿病患者涉及各个生活阶层,绝大部分患 情,降低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或被早期 诊断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或延缓发 生,降低了医疗费用。实施健康教育患者能以积极 的心态接受治疗,消除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 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坚持长期饮食控制、规 者相关知识匮乏是致使代谢异常难以控制、或在短 期内出现种种急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糖尿 第25卷第1期 长治医学院学报 Vo1.Z5 No.1 2011年 2月 JOURNAI OF CHANGZHI MEDICAL Feb. 2011 71 律运动、规范用药的依从性,明显提高了血糖控制 2004,4(3):1321—1326. 的达标率。教育干预从单纯的院内延伸到院外,在 [2]刘会林,张东伟,冯春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中国现 家中继续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提倡健康文明的生 代医生,2007,45(24):95. [3]鞠昌平,孙子林,金晖,等.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的 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发展的有效措施。 构建及初期运用效果评价.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0(15): 参考文献 615-616. (收稿日期:2010—10—14;修回日期:2010一l1-19) r1] 刘新民,潘长玉,张达清,等.糖尿病教育.实用内分泌学, PICC置管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孙洁赵巧玲 摘 要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临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72例患者行 PICC置管时23例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23例置管失败者中,21例经对症处理成功置 管,2例反复送管困难,最终失败。结论:了解PICC置管时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 PICC;置管困难;原因;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献编号1006一(2011)01—071—02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贵要静脉,患者极度消瘦,8例出现在头静脉,8例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项方便、有 出现在肘正中静脉。 效、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 ]。它 具有穿刺点表浅、直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留置 2置管方法与结果 时间长等优点[2],还能减轻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 患者取平卧位,肢体放松,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的痛苦,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 操作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送入导管出现送管困 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因化疗药 难,此时操作者双手继续保持无菌状态,变换患者 物渗漏引起的纠纷,但是在送入导管过程中经常会 的肢体方向,接无菌生理盐水边推边送的方式,或 有阻力,出现送管困难现象,使导管无法达到所需 由助手协助患者肢体按摩、热敷,直至导管送至所 长度或异位而导致操作失败,我科于2010年3月 需长度。 至2010年10月共置管272例患者,对发生送管困 23例送管困难患者中14例通过改变体位、按 难者23例进行认真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21 摩穿刺点以上部位血管送人,2例使用热毛巾热敷 例导入成功,成功率达91.3 ,取得良好效果,现 静脉后送管通畅,5例由于导管反折,送人液静脉、 报道如下。 胸壁浅静脉,送入静脉分叉处,出现送管困难,在放 1 临床资料 射显影下退出导管重新送管,成功送人,2例反复 送管困难,最终失败。 272例患者行PICC置管患者中,23例发生置 管困难,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47~82 3置管困难原因分析 岁,贲门癌15例,食管癌2例,乳腺癌1例,结肠癌 3.1操作者因素 1例,阻塞性黄疸1例,肺癌3例,其中7例出现在 PICC置管穿刺成功是置管顺利的关键,如护 作者单位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普外三科(04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