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考点专题复习——专题二十七:平面镜成像
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甲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境.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__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________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________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相应字母表示)
2.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 v. . . .
. .. . .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3)接下来的步骤是: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同学们认识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纠正了生活中的错误认识,那就是像的大小只由________的大小决定.某小组发现,虽然蜡烛A、B相同,但B与A的像不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4.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 ②记录________; ③量出________的距离.
④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步骤③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
5.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 v. . . .
. .. . .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进行,因为________ (2)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________ 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与简单计算
1.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A. 比人小的实像 B. 比人小的虚像 C. 与人等大的实像 D. 与人等大的虚像
2.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 )
A.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3.如图所示,小华靠*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4.小王站在竖直悬挂的平面镜前2m处,他后退0.5m后( )
A.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B.镜中的像将缩小 C.人与像相距4.5m D.像与平面镜相距2m
. v. . . .
. .. . .
5.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1.5m B. 2.0m C. 2.5m D. 3.0m
6.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7.小明站在与水平地面垂直的平面镜 M前,现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1 cm,小明在镜中的像
将( )
A. 向上移动1cm B. 向上移动2cm C. 向下移动1cm D. 不动
8.用一手指面紧贴玻璃平面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近距离是6毫米,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是________毫米.
9.身高1.8 m的学生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___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后退0.5 m后,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小红身高1.64 m,位于平面镜前2 m,平面镜高1.8m,则像高________m,像与小红的距离是________m;如果小红向镜面前进1 m,镜中的像将_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 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
. v. . . .
. .. . .
12.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同学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身高1.6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m,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三:平面镜的应用
1.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A.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 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 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 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2.如图所示某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作用是( )
A. 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 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 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 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3.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A. B. 考点四:钟表问题
1.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
. v. . . .
C. D.
. .. . .
A. 21:05 15 D. 20:05
2.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右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B. 21:15
C. 20: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3.十一假期,小明全家外出旅游.进入酒店门口之后,小明走了几步回头看到光洁的地板砖上有一个酒店大门内侧正上方电子钟钟面的像,数字显示为为 ________
4.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
. 则当时的时刻
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 此影像是
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时的实际时间应是________ . 考点五: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在如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2.如图,S为点光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一条光线,使反射光线经过A点,保留必要作图痕迹________。
. v. . . .
. .. . .
3.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
v. . . .
. .. . .
考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如图甲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境.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 ________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________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图乙________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相应字母表示)
【答案】4;能;B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4cm,则蜡烛B与玻璃板相距4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则能看见蜡烛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
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A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B和C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B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高且倾斜,C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
故答案为:4;能;B.
2.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______(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
. v. . . .
. .. . .
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__(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__. 【答案】(1)较薄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后
(4)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析】(1)为了防止重影影响成像效果,所以应选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2)由于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应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如果是实像,则会成在白纸上,如果是虚像,则不会成在白纸上;(4)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 v. . . .
. .. . .
(3)接下来的步骤是: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同学们认识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纠正了生活中的错误认识,那就是像的大小只由________的大小决定.某小组发现,虽然蜡烛A、B相同,但B与A的像不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1)较暗;蜡烛B
(2)前;相等;等效替代法;垂直;相等 (3)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4)物体;玻璃板与平面不垂直
【解析】(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要竖直放置.为了使像更清晰,要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可以确定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3)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的目的是: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4)像的大小只由物体的大小决定;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平面不垂直.
4.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①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 ②记录________; ③量出________的距离.
④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步骤③中量得的距离
. v. . . .
. .. . .
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
【答案】自己的虚像和广告牌重合;自己脚下所处位置;自己位置与屏蔽门;米尺(卷尺,长刻度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解析】(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记录小明所在的位置.
(3)测量小明的位置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求出像距. (4)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
(5)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自己的虚像和广告牌重合;(2)自己脚下所处位置;(3)自己位置与屏蔽门;(4)米尺(卷尺,长刻度尺);(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5.小明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___ (填“能”或“不能”) 进行,因为________ (2)实验时,取两根相同的蜡烛,是为了验证物与像________ 关系;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__ (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__ 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选填“虚”或“实”) 【答案】(1)不能;平面镜只能反射光不能透过光 (2)大小;不能
. v. . . .
. .. . .
(3)不变 (4)不会;虚
【解析】(1)实验中如果用平面镜,尽管成像更加清晰,但平面镜没有透光性,不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无法确定像的具体位置;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光,既能看到反射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可以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3)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体等大,与物距大小无关,
所以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4)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从而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故答案为:(1)不能;平面镜只能反射光不能透过光;(2)大小;不能;(3)不变;(4)不会;虚.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特点与简单计算
1.人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
A. 比人小的实像 B. 比人小的虚像 C. 与人等大的实像 D. 与人等大的虚像 【答案】D
【解析】 人在平面镜里成的像与人大小相同,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所以是虚像. 故选D.
2.如图是潜望镜的示意图,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 )
A.成倒立等大的虚像 B.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C.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 v. . . .
. .. . .
【答案】C
【解析】 :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由图知,观察者通过该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情况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C。
3.如图所示,小华靠*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小华在平面镜中像与小华大小相等;当她向平面镜靠近时,虽然人和像距镜子的距离变小,但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B。
4.小王站在竖直悬挂的平面镜前2m处,他后退0.5m后( )
A.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B.镜中的像将缩小 C.人与像相距4.5m D.像与平面镜相距2m 【答案】A
【解析】AB.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他再后退0.5m时,他在镜中的像大小变。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后退0.5m时,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0.5m=1.5m,那么人与像相距也3m.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 1.5m B. 2.0m C. 2.5m
. v. . . .
. .. . .
D. 3.0m 【答案】D
【解析】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进行求解.
【解答】一个同学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所以该同学和他在镜中的像距离是3m. 故选D.
6.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
A. 是等大实像 B. 是放大虚像 C. 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 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答案】C
【解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且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C正确;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7.小明站在与水平地面垂直的平面镜 M前,现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1 cm,小明在镜中的像
将( )
A. 向上移动1cm B. 向上移动2cm C. 向下移动1cm D. 不动 【答案】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物不动,则像不动。
. v. . . .
. .. . .
故答案为:D
8.用一手指面紧贴玻璃平面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近距离是6毫米,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是________毫米. 【答案】3
【解析】因为像在镜面的后面,像距离反射面与这个厚度相等,所以6mm是物距加像距之和,也就是两个厚度之和,所以是3mm; 故答案为:3.
9.身高1.8 m的学生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___m,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后退0.5 m后,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8;0.5;2;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故身高1.8 m的学生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 m,他在镜中像的高度是1.8m,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0.5m,当他后退0.5 m后,人距离平面镜此时等于1m,则人和像的距离是2m,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8;0.5;2;不变.
10.小红身高1.64 m,位于平面镜前2 m,平面镜高1.8m,则像高________m,像与小红的距离是________m;如果小红向镜面前进1 m,镜中的像将________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64;4;不变
【解析】当小红位于平面镜前2m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像与小红的距离是4m;如果小红向镜面前进1m,则小红距离平面镜为2m-1m=1m,那么小红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1m,不管小红是靠*面镜还是远离平面镜,他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仍为1.64m。 故答案为:1.64;4;不变。
11. 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 m,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
. v. . . .
. .. . .
【答案】4.6;节约空间
【解析】(1)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m=4.6m.
(2)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故答案为:4.6;节约空间.
12.许多学校在一进楼门的位置都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同学们经过镜前都习惯照一照.同学们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身高1.6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m,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虚;1.6;4;4;不变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大小相同,他身高1.6m,则像的高度也为1.6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该同学距平面镜2m,他的像距平面镜也是2m,则他的像距他本人4m;
该同学以1m/s的速度靠*面镜,2s后他与平面镜的距离变为4m﹣1m/s×2s=4m﹣2m=2m,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像的大小与他本人相同,即不变. 故答案为:虚;1.6;4;4;不变 考点三:平面镜的应用
1.下列各例中,属于防止平面镜成像的是( )
. v. . . .
. .. . .
A. 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 B. 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 C. 夜间行驶时,车内的灯必须关闭 D. 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 【答案】C
【解析】 :A、舞蹈演员利用平面镜观察和矫正自己的姿势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B、家庭装修中,常利用平面镜来扩大视野空间,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不符合题意; C、晚间打开驾驶室内的灯,车前窗就像镜子一样,司机只能观察驾驶室内部,路前方却不易看清,容易导致事故,所以车内的灯必须关闭,这是防止平面镜成像,符合题意; D、牙医借助平面镜看清牙齿的背面,也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如图所示某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作用是( )
A. 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 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 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 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答案】A
【解析】仪表的指针比较细,容易产生误差,镜子对光线有反射作用,且光路是可逆的, 读数时,眼睛看指针与镜子里的指针影像重叠,使得读数比较准确.故选A.
3.如图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 )
A. B. 【答案】D
C.
D.
. v. . . .
. .. . .
【解析】用左眼看右边的,用右眼看左边的.如图所示 (绿橙部分的长度即所求的平面镜宽度)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反射定律, AM=BM,AO=BO,CQ=DQ,CN=DN,BD=AC,
由图可知,四边形BDAC为矩形,过点F作ED的平行线,与平面镜所在直线交于点P,与BD的延长线交于点G,则四边形EFGD、EFPO是平行四边形,则EF=QP=DG=d, OP是△BFG的中位线,OP=BG=(BD+DG) 又因为OP=OQ+QP,AC=BD=L,
所以OQ=OP﹣PQ=(BD+DG)﹣PQ=(L+d)﹣d=故选D.
考点四:钟表问题
1.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
A. 21:05 15 D. 20:05 【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 故选A.
2.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右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B. 21:15
C. 20:
. v. . . .
. .. . .
A. 10:21 B. 21:10 C. 10:51 D. 12:01 【答案】C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根据对称性原理可知,实际的时间应是10:51. 故答案为:C.
3.十一假期,小明全家外出旅游.进入酒店门口之后,小明走了几步回头看到光洁的地板砖上有一个酒店大门内侧正上方电子钟钟面的像,数字显示为为 ________ 【答案】02:02
【解析】由题意可知,地板砖相当于镜面,电子钟钟面在镜中成像,因此是上下对称.如图所示。
. 则当时的时刻
故答案为:02:02。
4.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
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 , 此影像是
________ (选填:“实像”或“虚像”),此时的实际时间应是________ . 【答案】虚像;15:20
【解析】(1)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此影像是虚像;
(2)做出12:50的上下相反的对称图形,如图,即为15:20。 故答案为:虚像;15:20。
. v. . . .
. .. . .
考点五: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1.在如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答案】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如图,S为点光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一条光线,使反射光线经过A点,保留必要作图痕迹________。
【答案】解:如图所示:
. v. . . .
. .. . .
【解析】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S′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A与镜面交于O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先延长AB,然后作C点关于AB的对称点,然后连接OC′(即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再连接C点和反射点(即入射光线),并标出光线的方向,如图所示:
. v. . . .
. .. . .
. v.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