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肢体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河南鹤壁市兰苑中学如果说音乐课堂教学是一所房子,那肢体语言就好比是 这所房子的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就可以了解房子的内部,作 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运用肢体语言 的途径,实施想象,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 中,从多个侧面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在肢体语言与音 乐有机结合中感受到音乐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肢体语言的种类 1.声势 声势就是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肢体的动作表现 音乐,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声势的表 现过程中,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声势的动作,可以培养学 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在合奏的声势中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 的能力。在创编声势的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律动 律动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肢体语言,就是用简单 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人们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天生的本 能,如听到音乐时点点头、踏踏脚,随音乐晃动都是本能的反 应。赵宋光先生指出:在音乐欣赏、体验的基础层次不仅有静 态的听觉音响感知,还有同时出现的动态的情绪反应。这就 为音乐的律动提供了理论支撑。“体态律动学”就是专门研究 如何训练学生用身体作为乐器表现音乐的一门新的学科。 3.指挥 这里说的指挥和真正意义上的指挥是有区别的。它是通 过模仿指挥的动作表现音乐的进行,用手指、手腕和手臂的 动作表现出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结构、情绪等,从 这个层面上讲,它是一种表现音乐的肢体语言。 4.舞蹈 这里所说的舞蹈也要和真正舞台上的舞蹈区别开来,在 教学中的舞蹈是用最简单的基本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 感,而不是追求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5.表演 表演是集律动、舞蹈、语言、歌唱、演奏为一体的综合表 现方式。就是合理、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塑造不同的音乐形 象、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辅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感悟和理 解,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 作用。 二、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肢体语言 1.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个生动的手势;一个神韵的呼吸; 个亮丽的眼神;一个迷人的微笑??都会给学生一个视觉和 听觉的情感冲击。教师贴切大方的教态、得体规范的手势与 丰富的音乐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 在音乐中获得心灵的震撼,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师的指挥也是一个“以情带声”的形象肢体语言的运 用。当教师的指挥手势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张驰,力 度的强弱,音乐色彩的浓淡变化的同时,也把音乐的情感传 达给了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可 以结合一些形象的肢体语言诠释音乐的情感,融入学生们的 欣赏之中。 2.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律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形式。 当音乐的声响刺激学生的听觉再作用到他们的心理时,就产 生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当把这种内心的情感体验表现出来的 同时,就产生了身体的律动。从国外的音乐教育体系来看,无 论是德国的奥尔夫节奏教学,还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达尔 克罗兹的体态律动,都强调以自己的身体做为乐器,去理解、 一李丹 、接受和表现音乐,自然地将学生引进音乐的殿堂。教师在音 乐律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形象地把握各节奏类型的肢体 语言。其中有动物体态、肢体的模仿,也有人体日常生活化、 形象化的肢体语言。 如学习进行曲时,教师可运用模仿“国家仪仗队”方阵的 律动组合表演,让学生感受部队雄壮的情绪,联想到战士英 姿飒爽、威风雄壮的形象。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可扮演指挥官 的角色,用自己准确、标准的肢体语言组织一场“阅兵式”。通 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进行曲音乐节奏感的 感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刻地体验了进行曲音乐 雄壮的特点。 3.运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舞蹈性 在我国现行的中学音乐教学中,虽然还没有单独开设舞 蹈课程。但教材中已经融入了许多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拓 宽了学生的音乐领域。这对教师来说面临着新的考验。如抒 情的《弦子舞》的基本脚步:踮颤步、靠步、三步一踢;基本肢 体动作:单撩臂、双摆手、献哈达等。欢快、奔放的《堆谐》的基 本舞步,踢踏舞步等。通过在课堂上边唱边跳,增强学生对我 国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兴趣。 三、肢体语言的暗示、启发、鼓励与评价 “人体语言学”中曾提及:人的情绪的机体表现,特别是 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身姿的变化都具有信号作用,非常容 易被他人感知,是人们观察和了解情感体验的内心依据。据 国外人体语言学家证实:在一条信息传递的全过程中,一半 以上的信息是靠无声行为传递的,可见,肢体语言具有重要 的交流功能。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发挥交流 功能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教师“立正”有警示学生的效果,两 脚开立显示出权威感,两手心向上相握显示出平和之感,如 果叉开双脚用手指点学生则会使学生产生受谴责、受批评的 消极感受。可见,要想使师生关系默契,有利于教师的组织管 理与教学,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则必须合理有效地利 用肢体语言,有效地开发肢体语言的暗示、启发、鼓励与评价 功能。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它与自然科学和其他 一人文科学的教育相比有着其独到之处,那就是整个音乐课堂 就是一部感性的艺术作品,其中的各个环节就是艺术作品的 每一个元素。教师利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暗示、启发、鼓励与 评价作为一个个基本元素贯穿于音乐课堂这部艺术作品的 始终,它是使这部艺术作品熠熠生辉的一个个小亮点。 如果音乐教师懂得肢体语言的重要,并能艺术化地将它 运用好,那么音乐教学中教师将不再只会用理性化的分数去 衡量学生的好与差,他们也不会再只听到学生模式化的“对” 与“错”,“是”或“不是”的回答了。学生们对教师肢体语言的 反馈将更加大胆、丰富,更加富有感性色彩,学生们的性格也 将变得更加外向、勇敢、与开朗。 音乐课堂中教师肢体语言的运用,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教 学手段之一,它会大大增强音乐课堂感染力。古人云“中心喜 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 动,不觉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因此,教师合理、恰当地运用 肢体语言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 当好一个新时期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唱能 力,还要不断丰富自己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才 会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生动、更活泼。也会让我们的音乐教 师变得更年轻美丽,做一个新时代和谐社会中“歌舞升平”的 美好使者。 .2。1 4.09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