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材料的要求。 2.3.2 施工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2.3.3 灯具、开关、插座安装施工技术措施: 2.3.3.1 灯具安装 (1)施工工艺 A.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拉线定位→灯具检查→安装固定→检验位置→接线→通电试验 B. 照明器具安装定位测量
a. 灯具、吊扇的位置,按施工图坐标尺寸、测量定位。同室内成排安装灯具,吊扇,其中心偏差不大于5mm。
b. 变配电所(室)内高、低压柜(屏)、母线及变压器的正上方,不得安装灯具。 c. 吊扇叶距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m。 d.开关位置,应便于操作,符合下列要求:
①拉线开关一般应距地2m~3m或距顶棚20mm,距门框水平距离为15mm~20mm,且拉线的出口应垂直向下。
②其他各种开关一般距地为1.3m,特殊情况由设计确定,距门框水平距离15mm~20mm。 ③成排并列安装的开关高度应一致,高低差不大于1mm,拉线开关相邻间距一般不小于20mm。
e. 插座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一般距地高度为0.3m (有安全插座例外),同一场所安装应尽量一致,同一室内安装的高低差不应大于5mm,成排并列安装相同型号插座不应大于0.5mm。
②特殊部位暗装插座一般不应低于150mm。 ③办公场所的落地插座应有保护盖板。
f. 照明配箱电安装高度,设计无要求底边距地面一般为1.5m,安装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
C. 照明器具安装
a. 一般灯具安装必须安全,可靠,固定牢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钢管作吊杆时,钢管内径一般不小于10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1.5mm。 ②吊链灯具的灯线不应受拉力,灯线宜与吊链编叉在一起,吊链灯具重量得不超过3公斤。
③软线吊灯的两端应作保险扣(电工结),灯具重量应小于1公斤。 ④空心楼板上安装时,需采用型钢固定板。
⑤固定灯具用的螺丝或螺栓不少于2个,木台直径在75mm及以下时,可一个螺丝或螺栓固定。
⑥螺口灯具,相线应接在中心端,中性线即零线接在螺纹口端子上,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应有破损和漏电;对带开关的灯头,开关手柄不应有裸露的金属部分。
⑦灯具不得直接安装在可燃性构件或其他结构上;当灯具表面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应采取隔热、散热措施。
b. 事故照明灯具应有特殊标志,振动场所的灯具应有防振措施,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所有白炽灯,气体放电灯的灯具,附件必须配套完整无损,并应适应环境的需要。在特别潮湿、有害性气体、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及户外,应分别采用适合防潮,防雨,防爆的灯具和附件。
d. 日光灯的悬挂要用金属链,吸顶安装要留有缝隙散热。不论双管、单管日光灯在悬挂安装时要有挂线匣,并装在绝缘垫木台上,起辉器应便于调换。
e. 高热量灯具必须离开可燃物100mm以上,管型灯必须水平安装,氙灯高度不低于2000mm,碘钨灯耐震性差,不能用在震动较大的地方。
f. 金属卤化物灯(纳铊锢灯、飞镝灯等)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灯具安装高度宜在5m以上,电源线应经接线柱连接,并不得使电源线靠近灯具的表面。
②灯管必须与触发器和镇流器配套使用。 g. 高压灯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高压汞灯有带镇流器的和自镇式两种,所以安装时一定要分清,而且带镇流器的高压汞灯一定要使镇流器和灯泡的功率相匹配,否则会损环灯泡。
②高压汞灯一般垂直安装,因为水平点燃时,使光效降低,容易自灭。
③当外玻璃破碎后,灯仍然能点燃,但大量紫外线会烧灼眼睛,故外壳破碎的灯泡应立即换下。
④高压汞灯的线路电压应尽量保持稳定,不宜接在电压波动较大的线路上。 h. 嵌入顶棚内的装饰灯具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灯具应固定在专设的框架上或角灯固定在有足够强度的板材上,而不能有松动。 ②电源线不应紧贴灯具外壳,接线盒至灯具进线口应套金属软管敷设。灯具或接线盒内灯线应留有余量。
③固定灯罩边框应紧贴在顶棚面内,矩形灯具的边框应与顶棚面的装修直线平行,不得外露接缝线,如灯具对称安装时,其纵横中心轴线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偏斜不应大于5mm。
④荧光灯管组合的开启式灯具,灯管排列应整齐,其金属间隔片不应有弯曲扭斜等缺陷。 i. 固定花灯、吊灯灯具重量超过3公斤时,应预埋吊钩或螺栓,吊钩圆钢直径不小于灯具吊挂销钉的直径,且不得小于6mm。
j. 大型花灯如采用绞车悬挂固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绞车的棘轮必须有可靠的闭锁装置。
②绞车的钢丝绳抗拉强度不小于花灯重量的10倍。
③钢丝绳的长度,当花灯下放时,距地面或其他物体不得少于50mm,且灯线不应拉紧。 ④吊花灯的固定及悬吊装置,应作1.5倍的过载起吊试验。 k. 投光灯的底座应固定牢固,按需要的光轴方向将轴拧紧固定。
l. 装有白炽灯泡的吸顶灯具,如灯泡与木台过近(如半扁罩灯)应在其间做隔热措施。 m. 室外灯一般每套都应装有熔断器,线路进入灯具处应做防水弯、靠墙的风雨壁灯应加拉攀。
n. 行灯安全电压不得超过36伏,特别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如工作地点狭窄,行动不便(如在锅炉,金属容器内工作),行灯工作电压不得超过12伏,灯头与灯具结合紧固,灯泡外部应有金属保护网并有挂钩。
o. 行灯变压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电源侧(初级)应有短路保护,其熔体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次级输出端接单灯可不装熔断器,接多灯必须按分路装接熔断器。
②变压器外壳,铁芯和线圈之间,均应有接地或接零保护。
p. 同一项目建筑物内的照明开关,插座方向应统一(向上关断,向下启),对单相三线插座,面对插座右面接相线,左面接零线,上面接接地线或零线。
D. 电压在500伏以下(交流50赫兹)配置在电器屏、开关柜、配电箱、接线盒(箱)内铜导线的联接及分支。
E. 压接帽结构:
外壳用高级工程尼龙注塑成型,内层用紫铜管镀银而成,具有挤压不断裂、延伸性好,导电性能良好,钳压后接触点不会氧化的特点,其规格及使用性能如下表所示: 单位:mm 产品规格 小号 中号 大号
F 压线工具:
压线用压接钳,它具有多项功能特点,即同一把压钳可分别压小、中、大号压线帽。
G.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a. 正确选择压线帽规格。以芯线塞满接线孔为宜,当导线根数较少时,可利用短芯线填补,其线头不得外露,离线帽出口大于3~4mm。
b. 接线盒内线头应留有一定余量,切除绝缘层后应立即压接,如芯线表面有氧化层时应用砂皮清除。
c. 芯线切削长度应与接管深度配合、不宜过长。
d. 初次使用压线钳应试压几次,以掌握其性能,并检查压接质量。正式压接后检查外壳有无断裂现象理用手分别拉被压接的导线(试验时试样的压接处拉力不小于16公斤),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压接。
e. 压接后不需要再包绝缘胶带。 f. 各配电箱内的回路编号应正确、清晰。
g. 总干线和各导线支线的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填写好测试记录表并经业主签证盖章。
h. 按回路校灯,只有对绝缘电阻值合格的回路才能送电校灯。三相送电时,宜用单相回路校验。
长度 22 19 24 最大外径 10.0 11.5 14.0 接线孔径 3.0 3.5 5.0 可接导线 4×1.0 4×1.5 4×2.5 i. 向业主提交各种技术协议,设计变更,产品合格证,测试记录等文件和资料。 (1) 质量控制标准: A. 保证项目
a. 灯具、吊扇的规格、型号及使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b. 低于2.4m以下的灯具金属外壳部分应做好接地保护。 c. 吊扇的防松装置齐全可靠、扇叶距地不应小于2.5m。 B. 基本项目 a. 灯具、吊扇的安装
灯具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灯具安装在木台的中心。器具清洁干净,吊杆垂直,吊链日光灯的双链应平行、平灯口、,马路弯灯、防爆弯管灯固定可靠、排列整齐。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b. 导线与灯具、吊扇的连接
导线进入灯具、吊扇处的绝缘保护良好,留有适当余量。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用螺拴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吊扇的松垫圈及灯配件齐全。吊链灯的引下线整齐美观。 (3)质量控制要点:
A. 在确定成排灯具、吊扇的位置时,必须拉线,最好拉十字线。
B.木台直径在150mm及以下时,应用两只螺丝固定;木台直径在l50mm以上时,应用三只螺丝成三角形固定。
C. 安装时应先将法兰盘、吊盒、平灯口的中心对正塑料(木)台的中心。 D.为正确选用吊链日光灯的链选,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更换: a. 单管无罩日光灯链长不得超过1m,过长应使用瓜子链。
b. 带罩或双罩日光灯以及单管无罩日光灯链长超过lm,应使用铁吊链。
c. 采用木结构明(暗)装灯具时,导线接头盒普通塑料导线裸露,应采取防火措施,导线接头应放在灯头盒内或器具内,塑料导线应改用护套线进行敷设,或放在阻燃型塑料线槽内进行明配线。 2.3.3.2 开关、插座安装
(1)安装开关、插座的铁箱应与装饰密切配合好,与粉刷后的墙面平,箱内杂物要清除,锈蚀要进行防护处理。
(2)开关、插座的标高必须按土建的基准线,用塑料水平管进行复测,以求统一。标高偏差允许±2MM。
(3)开关并列安装时,偏差不得大于1MM。开关同一场所安装时,偏差值不得大于5MM。上下层同一轴线处安装时,座标偏差不得大于50MM。开关不宜装于门后,一般装于距门框(毛墙)150~200MM处。
(4)单相三眼安全插座安装时,应按插座上所标明的相别来接相线、中性线和地线,插座接线应一致。
(5)有金属外壳的开关插座均需作有效的保护接地。 (5)开关、插座的相线、零线、接地线均不得串接。
(6) 同一单位工程中的开关、插座等面板应统一,不得出现二种以上不同品牌的产品。开关一般应向下开启(双控开关除外)。
(7) 装饰在吊平顶上安装灯具,必须用专用支架或加固轻钢龙骨,保证灯具安装的可靠性,链吊灯具必须用铅丝链。安装灯具标高低于2.4M的金属灯具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接地。 (8)成排灯具必须横平竖直,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9)在吊平顶内与灯具连接的导线,必须有金属软管保护,不得裸线。
2.3.4卫生洁具安装:
2.3.4.1 脸盆安装:瓷面盆上口距光地坪800MM,脸盆安装应接触严密,不得有松动。脸盆应用水平尺校正,水平偏差小于等于2MM。脸盆龙头连接采用铜管格令收紧。成组安装脸盆时,应保持同一水平高低,高低误差小于等于2MM。
2.3.4.2 坐便器安装:安装前须检查坐便器有无破损、裂纹,进水孔与排水口应通畅,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应盲目安装。坐便器应安装平稳、端正,位于厕所隔间中间,位置应正确,并用水平尺调整坐厕平面水平度。单独器具安装座标≤±10、标高≤±15、垂直度≤±3、水平度≤±2。
2.3.4.3 地漏安装:地漏应安装在地坪最低处,其标高不应超出地面,最低不得低于-5MM。 2.3.4.4 小便斗安装:挂式小便斗沿口离光地坪600MM,单独器具安装座标≤±10、标高≤±15、垂直度≤±3、水平度≤±2。成排器具安装座标≤±5、标高≤±10、垂直度≤±3、水平度≤±2。
2.3.5设备安装工程使用功能调试 2.3.5.1调试范围
调试内容及总体要求设备安装工程的调试包括给排水、煤气、电、通风与空调等系统。 2.3.5.2 调试内容 (1)给排水系统
给水、排水、采暖、消防系统做水压试验;交付前吹洗试验,水泵试运转,敞开水箱满水试验和密闭水箱水压试验;排水管道隐蔽部分的灌水试验;交工前系统的通水、通球试验;水盘、卫生器具盛水试验。确保系统无渗漏,水流畅通、水位的控制有效。 (2)煤气系统
煤气管道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确保系统气密不漏。 (3)电气系统
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的绝缘测试,避雷接地电阻测试,配电线路、控制设备和电机调试、确保系统供电正常。系统能在额定状态下稳定运行;在过载、短路或需要报警、防盗、灭火等特定状态下,设置的传感讯号控制、(手动或自动)保护装置均能安全可靠、迅速灵敏地动作。
(4)空调、通风系统
管道清洗和试压试验,机组运转调试,确保管道内的介质顺利实现输送、循环、或排出,风量、风速、压力、温度、湿度、噪音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系统无渗漏水(汽)、“袋水”现象。
(5)调试时间的确定及步骤
按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工艺规程,调试时间一般分三个阶段(即:预埋阶段、主体安装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
调试步骤一般分三步(即:分项工程调试、分部工程调试和单位工程调试)进行,单位工程的调试(系统调试)须在安装工程全部完成之后进行。 2.3.5.3 具体施工工艺 (1)给排水系统的调试
A. 检查管道及所有附件的安装情况,应符合规范要求。
B.进行管道吹洗和通水、灌水、试压试验。室内给排水系统同时开放最大数量配水点的额定流量。消火栓组数的最大消防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按工作压力的1.5倍试压,但不得超过1.0MPa。
C.进行煤气管道的气密性试验、不渗漏,达到规范要求。
D. 进行通球试验。球的规格取排水管道直径的3/4左右,球由上至下投入,注入一定
水量于管内后,球应顺利流出。排水系统的排放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E.进行盛水试验。盛水量分别取:大、小便冲水槽不小于槽深的1/2;洗水槽不少于槽深的2/3;倒水池低池放满高池不少于池深的1/3;水盘不少于盘深的2/3,马桶水箱按要求放足;洗脸盆、化验盆放至溢水处;浴缸不少于缸深的1/3。
F.盛水时间不小于24小时。进行锅炉、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运转调试(一般与电气调试一并进行),热交换站、煤气调压站等设施(设备)调试,其水质、噪音、烟尘浓度等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G.做好以上各项的数据、情况记录。 (1)电气系统的调试
A. 检查接地装置、输出线路电气设备的安装情况,应符合规范要求。
B.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和各电气装置的绝缘电阻或耐压试验,应符合规范要求。 C.测试电网电压(如设计有要求,还应测试电压频率),应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D.调试电气设备或装置。一般按先高压后低压;先单机后机组;先强电后弱电;先静态后动态;先电阻性负载后感(容)抗性负载,先空载(或轻载),后重载;先手动后自动;先局部后系统的程序进行调试,调试中显示的数据、波形、元器件或电机动作情况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控制原理的正常情况。
E.在系统计算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开足相应的设备(负载))系统正常运行,保护装置的调试按设计或规范的要求,适当加大负载,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和动态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F.各种智能化弱电系统的模拟调试。设定设计要求的工作状态,其控制效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G.将系统中所有可调元器件的整定值(给定值)、输入信号等调整到设计要求或额定状态。 H.按实际需要,系统投入长时间试运行。 I.做好以上各项的数据、情况记录。 (3)空调、通风系统的调试
A.检查通风管道及附件、风机、制冷机、水泵、过滤设备、洁净装置等安装情况,应符合规范要求。
B.进行管道清洗和吹污,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污垢。
C.测试洁净系统的室内空气含尘浓度、室内正压值等指标,应达到设计和使用要求。 D.进行试压试验和严密性试验、真空试验和检漏试验,有关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E.进行冷热水、供加水调试、单机或机组试运转调试(一般与电气调试一并进行)。 F.做好以上各项的数据、情况记录。填写“调试报告”,提出分析判定意见。如有不符合设计要求、规范要求,产品出厂要求或使用要求的,必须查清原因,按规定予以整改,然后重复上述调试,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