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现场管理培训公司认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行6S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将抢救室、治疗室、抢救车、办公区域纳入规范化管理,各科室制定相对应的奖惩制度,根据执行情况评定绩效,从而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急救器材及药品按不同分类固定摆放,定时检查维修、清理,使其处于备用状态;使急救流程得以优化,同时为患者创造了整洁、舒适的就医环境,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科室成本支出,提高抢救成功几率,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因此6S管理适用于急诊护理管理。
6S管理 1 一般情况
急诊就诊环境拥挤,患者入院急,变化快,病情复杂,人流量大;工作人员多,除本科室定岗工作人员外,还有部分进修、轮转、培训班学员和实习生;抢救仪器、物品、药品品种多,使用率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护士短缺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护士主要精力均用在完成患者抢救治疗及护理方面,常常出现使用物品随意放置和急需物品慌忙寻找,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2]。笔者所在科室共有护士45名,承担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室救治以及全院的静脉输液任务,有急救车一辆,抢救及留观床位16张,输液座椅45个。自2012年12月开始运用6S管理模式,
2 实施方法
为了让6S管理深入人心,每日利用晨会、每班例会及每月业务小讲座进行培训,学习6S基本知识与规范,并将工作实施方法和分工逐一规范,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在排班模式上做出改革,通过竞聘上岗,选出组长5名,每班实行组长负责制,护士长作为总体安排及督导,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书面和口头总结,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制定奖惩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6S操作规范,按病种设计药、物种类,数量表,规范放置位置,实际制作卡片,护士每天按照卡片核查、整理、补充。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标准进行整改。
3
具体措施:按照6S管理步骤进行管理 1、
整理(SEIRI)
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目的:节约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即:要与不要,一留一弃。 1.1 抢救室
我科抢救室主要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抢救,室内备有齐全的急救药品及急救仪器,因不允许家属陪同,则未配备陪伴椅及床旁桌等。抢救室抽屉内备各种检查单、诊断书、病历本、处方,数量恰当。
1.2
治疗室及清创室
治疗室内被无菌物品柜和一般物品柜,清创室内备无菌物品柜及治疗车,安装三氧消毒机,每日消毒一次。入治疗室需戴帽子、口罩,严禁医务人员外的人员进入。清创室内限制家属陪伴。
1.3 救护车
救护车内物品班班交接,及时清理近效期物品。急救药品按要求品种及数量配备,无过期、无变质、无损坏。急救仪器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1.4 办公区域
及时清理办公区域内的各类资料,明确各种资料的保存年限及方法,已过保留期的经请示后进行销毁,保留期内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箱、标示,需存档的及时上交档案室。私人物品及时清理,放置在专用的储物柜内。
本文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