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来源:好土汽车网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教师画画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探究——家的意味。 (课件1) (一)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 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用一个比喻描述。(课件2)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课件3)家是心灵的港湾……

1 / 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受,例如,我的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而舒适。(小组讨论) 探究二:家的定义

(1) 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课件4——课件6) (2) 什么是家庭?(课件7) (3) 我们与家庭的关系。(课件8)

(3)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课件9——课件12)

探究三:故事

(1)学生分享这两个故事。 (课件13)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 孝亲敬长

探究四: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课件14——课15)

答:眼神和急匆匆的脚步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1)家的内涵?(课件16)

探究五: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课件17——课件18)

2 / 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

小结: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看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作为一个中学生明白在中国文化当中这种家庭我们应该如何做的更好?(课件19) 1.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也是法律义务

课件20:颖考叔 见郑庄公 师: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生: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2.尽孝在当下

师: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我们作为未成年人,孝亲敬长是否与我们无关?若有关我们又该怎么办? (课件21)

生: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碗等;自己 整理自己的卧室;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争取把学习成绩搞好;抽空与父母进行交流,汇报自己的表现······

师: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律义务。

3 / 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知识模块三:课堂练小结 知识模块四: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家的意味

拓展提升

查一查“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有哪些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

从英语中找出与汉语的“家”相对应的词语并进行比较,探讨中华文化中的“家”有哪些意义。(课件26)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上《第七课 亲情之爱》

4 / 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松峰山中学5 / 5

李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