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班主任原创德育论文

来源:好土汽车网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九中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级管理的“制”与“治” 张洁

每一个班级都是由几十个成员组成的大家庭,而这些成员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学习能力,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行为和心理的管理,而这两种管理落实到方法上我认为可以分为“制”与“治”两种。

一、 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从偏旁来分析,为立刀旁,往往表示带有惩罚措施的制度。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有制可依即要建立完整、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往往极难做到一次定型,大都需要长时间的实践与讨论,做到真正的落到实处,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真正的引导与规范作用。而有制必依则要求班主任对于建立的制度要坚定的贯彻执行,不能因为对犯错学生的个人好恶而从严或从宽处罚。

我认为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较强的导向性。从制度中能够体现出原则问题与细节问题的本质区别,让学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学校对于一名学生做人的底线要求,让学生对起码的大是大非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有一些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的要求达到了一种极度细致的程度,但对于原则问题却言之草草,虽然这样能够比较有效的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但却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循规蹈矩,却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缺乏应有的立场与判断,这样的学生是扭曲的、不健全的。

(二)、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班级管理制度切忌由班主任兴之所至、随意为之,以致对该制度的可操作性缺乏深思熟虑,使得这个制度由于操作中的种种问题导致难以为继,最终不可避免的成为“聋子的耳朵”。所以班级制度在拟定时一定要多方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九中学班主任德育论文

讨论,多听听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意见,查漏补缺,不断修改,并可以在拟定之后试行一段时间再最后定稿,以达到该制度能够切实可行,公平有效。

(三)、不以成绩论英雄。我认为班级管理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进行一个有效的管理,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我所见到一些班级管理制度中往往有这样的一些条例,比如考试考多少分就给该生的考核中加多少分,我认为这样的制度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而且极大的受到了先天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是对学生的一种错误导向,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班级管理制度对于学生最大的意义应在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尊重与自律。 二、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治,从字形上分析,从水旁,对于班级管理来说,即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从心里对于学校、对于老师、对于班级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并进而从内心生发出一种高度的道德约束,由制度对于学生要求的“不能做”发展为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想做,不该做”,我认为这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比如,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关爱。例如,在运动会中,我观察到,学生在参加集体项目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与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之情是任何一种说教也无法达到的。

用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容易,但让学生从内心里形成一种思想观念很难。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只要着力于“治”即可,完全不需要“制”。看似言之有理,但我认为这大错特错,制与治就相当于法律和道德,我们不能指望只依靠道德来管理社会,同样我们也不能只依靠教育来管理学生,制是治的前提,治是制的结果,只有保证了制度在班级中的崇高地位及广泛认可,让学生人人心中有准则,对制度心怀敬畏,班主任才能做到真正的“垂衣拱手而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