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常规材料检验方案
1、 M10砂浆试件:
自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250m3砌体的各种类型及强度等级的砌筑砂浆,每台搅拌机施工单位应至少抽检一次。
检验方法: 首先检验M10砂浆是否有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出具的《M10砂浆配合比设计文件》,现场应在砂浆搅拌机出料口随机取样制作砂浆试块(同盘砂浆只应制作一组试块),最后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单。
合格标准: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的0.75倍。
2、 水泥:
自检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每批样抽检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首先应检验水泥的生产企业的资质证明、产品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时现场见证取样(承包人应在材料进场前24小时报项目监理部,由监理工程师抽样、封样)并报试验室进行材料检验。
合格标准:水泥的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碱含量等主要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
3、C20混凝土:
自检数量:
①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C20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1次。
②每工作班拌制C20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1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 m3时,C20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1次。
③每次取样至少要留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首先检验C20混凝土是否有有资质的试验单位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文件》。
现场应检验:
①拌合设备的状态及相关拌合料的计量装置,承重衡器的的检查。
②投入使用的原材料(如水泥、砂、外加剂、水、粉煤灰、粗骨料)的现场检查。是否与批准的配合比一致。
③现场作业实际配合比是否符合理论配合比。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是否及时进行了调整。如雨后开盘生产混凝土,砂的含水率发生变化,对水灰比是否及时调整等。
2
④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90s,混凝土搅拌装料顺序应为:石子——水泥——沙子——水。
⑤混凝土、砂浆应随拌随用如超过2小时则不得使用。
合格标准:
合格标准执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块石:
自检数量:每一检验批且不超过400m3抽检一次,不足400 m3时也按一个批次抽检。
检验方法:由现场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报试验室进行检验,监理抽检样品不少于施工单位自检的30%,抽检样品进行封存报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合格标准:石料必须坚硬、新鲜、完整、块重大于25Kg,中部厚度不小于15cm,抗压强度、防渗等满足规范要求。
钢材:
抽检数量: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一批,不足60t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抽检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样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 由现场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报试验室进行检验,监理抽检样品不少于施工单
3
位自检的30%,抽检样品进行封存报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合格标准:钢材的屈服强度、冷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4、检测参数
抽检材料的检测参数为:钢材的屈服强度、伸长率等;水泥的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等;砌体材料的尺寸偏差、密度和抗压强度等;
5、 工作程序
①、材料检验准备工作。抽检前,施工单位质检人员应按规范要求严格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送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材料方可用于工程,否则清理出场;监理单位应按施工单位自检频率30%进行抽检。
②、检查、收集有关资料。监理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根据现场的材料情况,确定抽检的材料种类、规格,并检查、收集所抽检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复验报告、材料进场验收记录、钢材的标牌等质量控制资料。
③、严格按技术标准抽样。现场材料抽样的部位、方法、数量等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抽样后应及时对样品作唯一性标志和封样,整个过程由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见证。抽样、封样结束后,抽样人员在现场填写抽样记录,并由见证人员签字。抽样、封样的关键环节可采用相机或摄像机拍摄记录。
④、检测。抽样样品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确保样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抽样后要按规定及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机构应严格按有关技术标准和
4
委托进行检测和对留存样进行保管。
自检或抽检结论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检测单位应及时通报委托监理单位,并按规范复检留存样(复检过程中宜请有关单位到场见证),复检结果合格的建筑材料,可认定抽检合格;复检结果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施工单位不得用于工程施工,限期清理出场。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