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责与使命彭晓蓉(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系,湖北恩施448000)摘要: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职业定位不明确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而又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政治上辅导、生活上管理与服务、心理咨询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辅导员应当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为学生奉献一片爱心,同时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职责定位政治辅导生活管理心理咨询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n1。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增长较快,各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壮大,但还没有现成的辅导员模式,各高职院校尤其是由中专(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班主任制度,或是名义上改称辅导员,结果,辅导员不像辅导员,班主任不像班主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力度,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对辅导员的职责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才能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工作也才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本文结合实际,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责与使命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一、辅导员是促进学生政治进步的思想指导员辅导员的工作千头百绪,以何为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便是要“着力建造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z1。因此,辅导员必须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指导员,以政治思想工作为重。高职院校是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不断调整的产物。生源比较复杂,有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普通高中毕业生,也有从对口升学中录取的职业高中、普通中专、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此外还有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的五年一贯制高职生。这些学生既不比本科生,又要强于中职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欠佳、日常管理较难等间题。生性活泼、易变好动是这些高职生的特点。俗话说“观念重于技法”,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去探索和研究,学会“跳出大学生看大学生”,从琐碎的保姆式工作中解脱出来,高屋建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和时代脉搏。只有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才能事半功倍,“千教教,教人学真”,对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学习的目192标不明确的,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各种思想状况,找准载体,巧用、活用主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从思想上加强引导。譬如利用主题班会,让学生畅谈“现在的我,将来的我”,让学生在构想自己美好未来的同时,思考现在应该如何做。再如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及集体主义精神,辅导员在各种活动中亲临现场,为他们加油、鼓掌、出谋划策,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学会自我赏识,从而增加学习和生活的无穷动力,从思想上、观念上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什么样的辅导员就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甚至影响其一生。这就对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注意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立于时代的前沿,才可能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其次,辅导员要悟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再次,要做个依法治校的“明白人”。不但要深刻领会并贯彻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还要熟知《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国家的政策法律,并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自觉地依法治校,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指导。二、辅导员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员与服务员高职现行的管理体制决定了辅导员既是服务员又是管理员。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成长,构建和谐集体。辅导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学校的各项要求和活动安排都通过辅导员传达并落实到学生中,对执行学校纪律的检查监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包括学生执行作息制度、教寝室卫生、文明行为要求、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等,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畴。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上遇到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也是会找辅导员反映情况,寻求帮助。传统的管理往往过分偏重抓常规纪律及学生的行为规范,要么采用“全封闭”、“严加看管”的管理形式,学生会失去自主权和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意识、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么则“放任式”管理,学生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次辅导员的面,管理显得苍白无力[31。实践证明,辅导员主导下的学生自治管理才是科学的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只有在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模式下,学生才能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中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得以增强,同时也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自治管理中,辅导员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要讲原则,要定规章,以制度管人。在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任免班干部制度的同时,认真选拔,精心培向,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和过度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中,以偏概全、错认主流,有的因缺乏锻炼,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逃避困难,还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恋爱交友的观念,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或错把友谊当作爱情,产生爱情错觉或单相思,养,细心呵护;悉心指导,正确使用和严格考核学生干部,帮助其制定详细的分析、检查、评比、奖惩等工作制度,并与学生干部讨论、协商工作,切勿越姐代危和独断专行。在学生奖学金、贫困资助、人党、评优、推荐就业等热点和敏感问题上,一定要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其次,辅导员必须率先垂范,起模范带头作用,要经常深人到教室、学生寝室和实验室,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辅导员通过指导学生干部自治,促使学生自律,帮助学生自强的“三自”方针是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成功管理的飞跃。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管理创新必须变管理为服务。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多性质、特点,如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繁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高职教育本身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学生工作是为教学工作和办学目标服务的;辅导员则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的。学生的衣、食、住、行要关心,当发现学生生活、学习中有困难时,辅导员要给予充分帮助,为他们减少后顾之忧。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不能简单归并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他们既有慈如父母、贴如兄弟的亲情,又有严如兄长、敬为师父的师生情谊,辅导员就是要用这种父母之心、兄弟之情、师生之爱去呵护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只有将职业性淡出,将人性化凸现出来,才能达到服务育人的目标。三、辅导员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的心理咨询员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秘密或者隐私,当其隐秘自己不能解决又不愿告诉别人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校园事件或校园悲剧的发生。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学生所受的家庭和社会压力很大,他们认为自己无关系、无门道,人生显得渺茫,有些学生看见外面激烈的竞争,自信心也就慢慢地丧失了,甚至想到逃避人生等等[4],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是绝不容忽视的。笔者曾对思施职业技术学院电气与机械工程系的800多名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测试普查,结果表明,72.5%的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作为辅导员,应多了解一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笔者所在院系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自己通过自学和角色调整也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人员,在接受心理咨询中我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但发展不成熟,他们迫切要求深人了解自己、发展自己,但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大多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自己估计过高或缺乏自信,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少学生有怀疑、矛盾的认知倾或朝三暮四走人爱情误区,这些都需要辅导员作为心理咨询员,及时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尤其对于贫困生和后进生,我们更应从心理上多关心、多帮助、多了解。就业问题同样是各个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在学习几年后总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学到,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主观把责任归于学校、领导或老师,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就业的方向充满迷茫。牢骚、怨恨、不满、消极等各种不良情绪也会随之而来,继而就会像病毒一样传染给其他学生,这样一来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应提早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这方面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仍是通过辅导员经常性地组织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和就业辅导讲座,加强沟通与交流,有的放矢地化解其心理矛盾。简单的说教、高高在上的批评甚至训斥都不应该是“咨询员”所为。此时的辅导员须用更多的爱心及耐心与学生平等对话,充分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是幼稚、荒唐的问题,诚恳地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建议,这样,师生就能很快建立起彼此间的信任,学生才乐意向辅导员咨询。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当面交谈收效甚微,作为咨询员的辅导员,可以利用电话、短信、QQ、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建立师生之间的释站。当然,做好咨询员角色的前提必须是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否则,将会事倍功半。总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个准确而完善的角色定位,简单概括,即为对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学习进步发挥促进作用,对校园秩序发挥维护作用,对学生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对心理健康发挥疏导作用。“桑供春蚕,花引蜜蜂”也许是对辅导员工作最好的i}-释。辅导员职责的全面履行,要靠辅导员以人格魅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会学”、“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3]。辅导员最大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培养出最优秀的人,而在于培养出天天有进步的人!参考文献:[1]谈朝阳.高职院校学生工作要在创新上下工夫[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167:55-56.[2〕陈解放.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墓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王珍奇.浅谈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3):80-82.[4〕赵建军.中国教师手册[Z].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5]领丽娜.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4(3):95-9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