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狱的国语辞典是:罪证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疑狱[yíyù]⒈罪证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引《后汉书·卷五六·张晧传》:「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
疑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疑狱详细内容】
⒈疑难案件。引《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孔颖达疏:“疑狱,谓事可疑难断者也。”《晋书·姚兴载记上》:“兴常临諮议堂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寃滞。”《魏书·刑罚志》:“六年春,以有司断法不平,詔诸疑狱皆付中书,依古经义论决之。”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这件事,有共无,总是个疑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夫疑狱,虚心研鞫,或可得真情。”
二、综合释义
疑难案件。《礼记·王制》:“疑狱,氾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孔颖达疏:“疑狱,谓事可疑难断者也。”《晋书·姚兴载记上》:“兴常临諮议堂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寃滞。”《魏书·刑罚志》:“六年春,以有司断法不平,詔诸疑狱皆付中书,依古经义论决之。”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这件事,有共无,总是个疑狱。”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夫疑狱,虚心研鞫,或可得真情。”罪证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后汉书.卷五六.张晧传》:「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
三、辞典修订版
罪证不足,无从判决的案件。《后汉书.卷五六.张晧传》:「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
四、其他释义
1.疑难案件。
五、关于疑狱的成语
疑人勿用,用人勿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以疑决疑 疑人疑鬼 疑鬼疑神 疑神疑鬼
六、关于疑狱的造句
1、他们崇尚礼教,锐意文治;废除严刑峻法,大赦疑狱。
2、研问邻里,茫无端绪,拟以疑狱结矣。
3、平时也看看《疑狱集》、《沉冤录》,到一些做官的亲戚处瞧瞧升堂问案,总是对往事还耿耿于怀。
4、后任刑部郎中,以善决疑狱著称,民呼之为祁佛爷。
5、尝微行村堡,周访闾里情伪,遇盗及他疑狱,辄踪迹得之,民惊服。
6、乙酉,先是江宁疑狱,命麟书、薛允升往勘之。
Copyright © 2019- howto234.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